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申请并经商标局确认后产生的专有权利。商标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两种: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是指商标所有人自行创设商标并申请注册,不依赖于他人已有的商标权。
商标权的继受取得是指商标所有人通过继承、转让等方式获得他人已有的商标权。
商标权的取得可以基于以下几种原则:
使用原则指商标权因商标的实际使用而自然产生,商标权根据使用事实而成立。
注册原则指商标权因商标的注册而产生,只有注册商标才能取得商标权。
混合原则是指在商标权的成立中,同时考虑使用和注册两种事实,商标权可以因注册或使用而成立。
在我国,未注册商标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商标法规定,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尽管未注册商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保护,但这种保护是有限的。未注册商标并不具备完全的商标权,其受到保护的基础是其所有人对其享有的某种利益。
根据《商标法》第三条的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并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注册和管理事项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商标侵权的认定方式包括主观上存在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实施了擅自使用他人商标、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等行为。如果这些行为导致商标权人遭受实际损失,就应认定为商标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以下行为都属于侵犯注
商标权是指企业通过向政府申请,获得专门使用该商标的权利。对于侵犯商标权,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方式,包括赔偿具体损失、折价赔偿等。根据《商标法》,当商标权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或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如果侵权行为成立,工商
商标权的侵犯处理赔偿方式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侵权损失,请求按照损失予以赔偿;第二,如果无法计算出侵权损失,则可以根据侵权所得利益进行赔偿;第三
知识产权有别于有形资产,权利人获权形式主要以申请或登记为主,受国家法律制度及知识产权特征的影响,各类型知识产权本身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一)权属的不稳定性和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并存。另外,法律规定的主体还可以以申请专利权无效、商标权撤销的方式对有效期内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