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本认缴制是工商登记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旨在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根据该制度,除非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事项,企业在获得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一般生产经营活动,无需再进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程序。对于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需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体现了“宽进+严管”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要求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和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金额相等。公司在注册时就需要缴纳全部注册资金,这样一来,公司在后续发生债务纠纷时能够及时解决。(实际的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允许公司将注册资本分段缴纳,无需一次性缴清。这对于初期创业资金有限的人来说非常有利,他们可以在章程规定的期限内逐步缴纳注册资本。但是,如果公司在未缴清注册资本的阶段发生债务纠纷,那么剩余的注册资本也需要全部缴纳。(相当于分期缴费)
公司实缴制和认缴制允许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出资,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其他公司股权等。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该罪的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犯罪客体包括国家的工商管理制度及债权人、其他发起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利用非国有资产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不构成抽逃出资的主体。因此,民办非企业单位不
公司出资时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首先,中介机构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被认可,影响公司设立。其次,评估不实风险涉及股东出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等价值评估,关系到注册资本和股权比例。最后,还讨论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评估不实和出资财产权利瑕疵等法
股东出资瑕疵情况下是否可以转让股权的问题。虽然股东出资不到位或抽逃出资后仍然拥有股东资格并可以转让股权,但股权存在瑕疵,转让后原股东需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性的赔偿责任。公司债务不会因为股权转让而免除。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出资义务、权利不得滥用义务和违反决议规定的股东,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出资不足的股东应补足差额并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罚款。滥用权利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逃避债务的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