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只适用于采用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而不适用于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如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或者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并处罚金,罚金数额为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之间。
抽逃出资罪的客观要件主要表现为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包括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以及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具体来说,抽逃出资罪的客观要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股东需要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方式和义务进行出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发起人、股东可以使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出资方式,并要求对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为股份。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就属于违反公司法有关出资规定的行为。
虚假出资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全部股款,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在申请公司登记之前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抽逃出资是指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非法抽取或转移其出资,例如抽回股本、转走存入银行的资金、将已经作价出资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等。需要注意的是,合法转让出资不属于抽逃出资罪的行为。
抽逃出资罪的行为必须具备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其他严重情节。如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数额不大、后果不严重,并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就不构成抽逃出资罪。
总之,抽逃出资罪只适用于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实缴登记制公司,其客观要件包括违反公司法有关出资规定的行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行为,以及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其他严重情节。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关于已抵押查封的财产是否能用于出资设立公司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另外,文章还讨论了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各种情况及其责任,包括虚报注册资本、出资不到位、抽逃资金等情况,以及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公司收购个人独资企业的收购流程及注意事项。收购流程包括收购方的内部决策、出售方的内部决策两个方面。在收购前,需要注意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特别是注册资本问题,要弄清目标公司是否有虚假出资和抽逃资本等情况。此外,其他股东的权利和优先购买权等也需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