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一方不仅可以被动应诉,还可以主动起诉专利权人,请求法院判决确认相关产品不构成侵权。这种起诉被称为“专利确认不侵权之诉”。被控侵权人提起此类诉讼可以掌握起诉时机的主动权,并且可以在法院管辖等方面争取有利的结果。
然而,被控侵权人要提起专利确认不侵权之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专利权人向被控侵权人发出书面警告,指控其侵犯专利权。
被警告人书面催告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行使诉讼权利。
自权利人收到书面催告起一个月内或自书面催告发出二个月内,权利人既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诉讼。
专利权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该单位。
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本人。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只负责组织工作、提供方便或从事辅助工作的人不被视为发明人或设计人。
指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称为共同发明创造,完成该发明创造的人被称为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除非另有协议,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归属于共同发明人,获准后专利权归共同发明人共有。一个单位接受其他单位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完成单位,获准后专利权归申请单位所有或持有。
综上所述,专利确认不侵权之诉的起诉条件有三个,而专利权人可以分为发明人、设计人所在单位、发明人、设计人和共同发明人、共同设计人三种类型。
专利强制许可的公共利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此外,为了公共健康目的,专利局还可以对药品专利进行强制许可并出口到符合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如专利权人不服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关于发明专利转让的合法性。根据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进行转让,但转让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办理相应的手续。转让过程需通过书面合同进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从登记之日起生效。
技术合同法在新《民法典》生效后的适用范围。新《民法典》生效后,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技术合同法条款将失效或被替代。技术合同法适用于法人、公民之间关于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合同,以及中外企业间的技术合同。但承包合同及涉及外国企业或个人与内地法人和
中国专利权人更改所需资料清单的详细内容及相关法律规定。变更专利著录事项需要提交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等材料。涉及权利转移或发明人资格变更时,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若申请人为法人,还需提供相关事项说明文书。若涉及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死亡等情形,应提交相关合法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