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赔偿是指侵权人在赔偿范围内填补权利人损害或所失利益的赔偿。而惩罚性赔偿则是为了惩罚或阻吓严重或恶意侵权人,以及阻吓未来可能有类似行为的侵权人而进行的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钱补偿。
补偿性赔偿的主要目的是实质、完整地弥补受害人的损害,而不是惩罚侵权人。赔偿应当是赔偿损失的基本功能。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是对严重或恶意侵权人进行制裁,以及对侵权行为进行扼制。它超过了实际损失的范围,旨在惩罚侵权人并起到威慑作用。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普通法国家,承认知识产权侵权可以进行惩罚性赔偿。然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及多数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弥补受害人损失的补偿原则。
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经济正在蓬勃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相对于传统物权,知识产权具有无形、可复制的特点。因此,知识产权很容易成为他人侵犯的对象。市场上存在假冒知识产权和盗版现象等问题相对严重。因此,主张惩罚原则的观点似乎更具有充分的理由。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侵权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对于故意侵权等情况,除了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外,还可以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我国的法律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进行惩罚的机制是相对完备的。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45条的规定,对于已知或有充分理由应知自己从事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司法当局有权责令其向权利人支付足以弥补因侵犯知识产权而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费。可见,TRIPS协议也采取了补偿性赔偿原则。我国实行补偿性赔偿原则符合TRIPS协议的最低保护要求。然而,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过高的赔偿标准和要求并不适宜。因此,在我国当前阶段,补偿性赔偿原则仍然是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首要原则。
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准确把握和运用补偿性赔偿原则。如果混淆了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的界限,就会导致对赔偿金的计算主观随意性较大,失去了客观和公平性,受害人也可能获得不应有的收益。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问题。公民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的五十年;电影作品等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之后的五十年,但未发表的作品不再享有保护期。中国政府对私有财产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级别管辖规定的原因和特点。知识产权案件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专业性等特点,需要由专业性强的审判组织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将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作为划分级别管辖的标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应由级别较高的法院管辖。同时,侵犯知识
拖欠农民工工资起诉法院的收费标准。劳动争议案件每件受理费用为10元,被告方可承担诉讼费用。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分段累计交纳费用。非财产案件如离婚案件、人格权案件等,收费标准各异。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也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
专利侵权纠纷的财产保全程序。诉前财产保全规定中,利害关系人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提起诉讼或仲裁前申请保全措施。判定发明专利是否被侵权需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并与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同时,需注意检查专利是否仍在保护期内,并搜集证据向法院或知识产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