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赔偿是指侵权人在赔偿范围内填补权利人损害或所失利益的赔偿。而惩罚性赔偿则是为了惩罚或阻吓严重或恶意侵权人,以及阻吓未来可能有类似行为的侵权人而进行的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钱补偿。
补偿性赔偿的主要目的是实质、完整地弥补受害人的损害,而不是惩罚侵权人。赔偿应当是赔偿损失的基本功能。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是对严重或恶意侵权人进行制裁,以及对侵权行为进行扼制。它超过了实际损失的范围,旨在惩罚侵权人并起到威慑作用。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普通法国家,承认知识产权侵权可以进行惩罚性赔偿。然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及多数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弥补受害人损失的补偿原则。
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经济正在蓬勃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相对于传统物权,知识产权具有无形、可复制的特点。因此,知识产权很容易成为他人侵犯的对象。市场上存在假冒知识产权和盗版现象等问题相对严重。因此,主张惩罚原则的观点似乎更具有充分的理由。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侵权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对于故意侵权等情况,除了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外,还可以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我国的法律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进行惩罚的机制是相对完备的。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45条的规定,对于已知或有充分理由应知自己从事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司法当局有权责令其向权利人支付足以弥补因侵犯知识产权而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费。可见,TRIPS协议也采取了补偿性赔偿原则。我国实行补偿性赔偿原则符合TRIPS协议的最低保护要求。然而,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过高的赔偿标准和要求并不适宜。因此,在我国当前阶段,补偿性赔偿原则仍然是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首要原则。
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准确把握和运用补偿性赔偿原则。如果混淆了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的界限,就会导致对赔偿金的计算主观随意性较大,失去了客观和公平性,受害人也可能获得不应有的收益。
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管辖权确定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应参照相关解释确定诉讼管辖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不正当竞争民事第一审案件,而高级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确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特别是已经能够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基层法院。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权利种类、专有/非专有使用权、使用地域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在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双方应明确转让的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确保著作财产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的规定,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之一,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翻译。著作权人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翻译权在内,并受到法律保护。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