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讨论了公司法修改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对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认缴登记制的公司的适用范围问题,解释如下:
根据该解释,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
2013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公司法将一般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制度和缴足出资的期限规定。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然而,金融机构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公司仍然需要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
鉴于公司法对注册资本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根据修改后的公司法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另有规定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外,对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公司,刑法已不再将实收资本作为公司登记的法定条件。因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时明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
如果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并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则应予追诉:
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或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即使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
虚报注册资本给投资者或其他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涉及数额和后果达到一定标准时,将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单
虚拟币投资中涉嫌诈骗的问题。虚拟财产作为特殊财产形式受法律保护,若以欺诈手段获取虚拟财产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行。相关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相关条款,强调了保护虚拟财产和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对滥用民事权利的制约。因此,个人在虚拟币投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程序及所需文件。首先,公司需经过股东会决议并通知债权人处理债权债务。决议生效后,需申请变更登记,提交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会决议、公告报纸、债务清偿或担保情况说明、章程修正案等相关文件。减资程序需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注册资本不低
如何获取股东抽逃出资的证据。文章介绍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包括多种情形,如将出资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转出等。股东抽逃出资需承担对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股东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等。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