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法律,村里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而村集体由每个村民组成。因此,在对村里土地进行征收时,应征求村民的意见,并给予他们提出补偿标准异议的权利。补偿款项应归村集体所有,并发放给村民。然而,在某些地方,征地过程中并未征求村民的意见,而是由村干部代签补偿协议,并直接将款项打入村民储蓄卡。在这种情况下,村民是否还能就补偿款项提出异议呢?
以海南省某地为例,一个紧邻海边的村子有约700多口人。村子旁边靠海有一个发电厂和码头之间的一片近70亩的空地。不久前,这片土地上的树木被铲除,然而没有一位村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多方打听才发现村长代签了补偿协议,并将村民代表召集到管理委员会,现场给每位村民代表发放了1.02万元的补助。
对于这件事,一些村民表示异议:虽然大家理解征收集体土地的必要性,但这种对大多数村民隐瞒的暗箱操作让人无法接受。
实际情况中,村委会代签补偿协议的情况确实存在。一方面,征收方为了省事,不需要逐户谈判补偿协议。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提高征收效率,实现快速拆迁的目标。
当然,对于征收方来说,这种方式确实方便且高效。然而,对于被征收人来说,由于在签字时不知情,很容易在补偿款项上遭受损失。那么,村委会代签的补偿协议到底是否有效呢?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如果经过确权登记,承包到户,那么村民享有土地的专有使用权、管理权、流动转包和转让权。任何人,包括政府机构,都无权干涉,任何对农民土地的使用和征收都需要与村民协商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只有在村民签字盖章后才能进行,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措施。
对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未经分配时,生产资料属于公有制,土地由生产大队和小生产队掌握使用和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征收时,村委会与征收方签订协议,不需要所有农户都签字确认,但征收方和村委会干部应积极保护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大家对集体土地的赔偿金额以及具体分配方式发表意见。
如果村委会隐瞒被征收人,代替其签订补偿协议,被征收人的权益受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协议。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侵害的村民可以要求法院撤销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村民委员会或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并要求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因此,如果村委会隐瞒被征收人,代替其签订补偿协议导致被征收人权益受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协议。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村委会成员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使他们在征地拆迁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及时咨询专业人员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对村委会进行必要的监督,还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广西博白县文地镇乐山塘队村民因土地征用问题产生的争议。村民质疑征地协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指出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未公告相关手续和补偿方案。村民代表提出存在伪造征地协议的情况,并已多次要求政府提供相关文件和手续。此事引起上级部门重视,并要求重新调查处理。同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程序要求。市、县国土资源局需发布征地通告并征询意见,进行实地调查和确认,决议和公示。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办理补偿登记并参与听证。协议签订后需公示,且征地费用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对于补偿标准争议,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裁决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甲方因建设需要占用土地与乙方达成的征地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用地范围、施工及经营行为、土地占用补偿、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及其他事项等。甲方需支付一次性补偿费用给乙方村委会,并约定了违约情况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协议还规定了其他相关事项,如补偿款支付方式、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