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过程中,拆迁律师提醒大家,拆迁补偿条件一定要写进补偿协议中,不能轻信征收方的口头承诺。然而,很多被拆迁人朋友反映,无论是口头承诺还是签订了补偿协议,征收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给付补偿款。有人问,如果口头承诺的条件不兑现,被拆迁人还有办法要到补偿吗?
如果被拆迁人仅仅听了征收方的口头承诺,没有将补偿条件写入协议,那么当征收方反悔,拒不承认给出过补偿承诺时,被拆迁人很难要求兑现口头答应的补偿条件。因此,拆迁律师再次提醒被拆迁人,所有补偿条件一定要写入补偿安置协议中,或者要求签订补充协议,不要只凭口头应允就直接交房搬迁。
除了口头承诺未落实外,双方签订了拆迁协议,但补偿款却迟迟未发放到被拆迁人手上。在这种情况下,被拆迁人可以先确认已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明确约定了补偿款的给付时间和期限。
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被征收的被拆迁人来说,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给付时间,拆迁方未按时给付补偿款,被拆迁人可以先与征收方协商,督促尽早发放补偿款。也可以根据征收方的违约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协议约定。
此外,根据"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双方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应等待补偿款足额到位后再交房搬迁。如果征收方迟迟不付款,被拆迁人可以拒绝搬迁。
对于集体土地征收,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所有者所有。
对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需要经过村民会议讨论拟定分配方案,再发放到农民手中。根据法律规定,征收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如果农民发现补偿款未及时发放,需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和村务公开来确定补偿款是否已发放到村里。如果补偿款未到位,农民可以向政府申请协调或裁决,也可以通过起诉要求给付补偿款。
如果补偿款已发放到村里,但村委会未拟定分配方案或方案损害了农民权益,农民可以向乡镇政府申请查处,也可以通过诉讼申请法院撤销侵权分配方案,合理分配补偿款。
最后,无论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还是集体土地征收,如果补偿款未到位,被拆迁人有权拒绝交房交地,有权依法讨取应得的补偿。如果遇到补偿款未到位的情况,被拆迁人应保持警惕,通过法律途径了解补偿款发放情况,并在必要时启动法律程序主张自己的权益,争取应得的补偿。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查看《拆迁公告》或《征地公告》等。公告中应包含征地批准信息、被征收土地信息、征地补偿和农业人员安置等内容。同时,征用土地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拟订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等步骤。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是其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需要征收营业税,包括投资方参与利润分配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情况。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定,转让这种股权时需要征收营业税。规定自1月1日起执行。
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原则,包括承租人和同住人之间的拆迁补偿款分配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拆迁补偿款归属清晰,涉及特殊情况下的分配标准和过渡期限的处理。拆迁补偿款应遵循遗嘱或法定继承规则分配,过渡期限由拆迁双方协商决定,拆迁方不得擅自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