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抽逃出资行为,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公司可以对其股东权利进行相应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如果股东请求法院判定这些限制无效,法院将不予支持。
当股东全部抽逃出资后,如果公司发出催告并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返还出资,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而非董事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如果该股东请求法院确认这一解除行为无效,法院将不予支持。
(1)当股东抽逃出资后,如果公司或其他股东要求该股东返还出资本息,并要求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2)当股东抽逃出资后,如果公司债权人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无法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要求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然而,如果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了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法院将不予支持。
母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重组协议。协议中定义了母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含义,以及重组、重组文件、财务报表、生效日期等术语。协议确定了重组内容的确定,包括资产负债划分、债权债务处理、资产划分、无形资产的处理等。重组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自重组进行的资产评估基准日
关于已抵押查封的财产是否能用于出资设立公司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另外,文章还讨论了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各种情况及其责任,包括虚报注册资本、出资不到位、抽逃资金等情况,以及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继受股东的法律责任。继受股东在公司中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在原股东出资范围内承担公司债务责任。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享有特权并应承担较重责任,而继受股东不承担发起人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公司法》关于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分公司违约时总公司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其违约行为由总公司承担。文章介绍了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包括概念、联系与区别,如分公司没有独立财产、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