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的定义 《公司法》第二条规定,“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简单地说,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公司债券可以为记名债券,也可以为无记名债券。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价格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约定。公司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按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转让。 在长江电力公司债发行之前,人们接触更多的是企业债。我国的企业债发行主要根据是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由于当时《公司法》尚未出台,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也尚未成为国有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拟订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未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并不得擅自调整年度规模内的各项指标”。这样,企业债券便成为由国家计委集中管理审批,主要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或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如已在交易所上市的中铁债、电网债、广核债、三峡债等。 从发行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上,公司债比企业债相对宽泛,可以扩大到民营企业,无需政府部门按指标进行审批,而是实行核准制。在组织形式上,企业债则包括国有独资、国有无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类型。也就是说,公司债更为市场化,而企业债的政府性质更为浓厚,各方面都被严格管控。公司债募集资金用途也更为广泛。另外,企业债不包括金融债券和外币债券。不过在试点初期,公司债的试点公司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在现阶段公司债的发行便局限于注册地在境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地在境内或境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公司设立方式的分类,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其中详细阐述了两种设立方式的定义和特点,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其实缴、最低限额等也进行了说明。
公司章程的定义及其内容。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是股份有限公司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包括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核心要素,以及董事、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利润分配、解散清算等规定。起草完成后需经股东会议修改并签字确认。
股票的定义、功能、用途、获取途径以及内容。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代表股票持有者对股份公司部分资本的所有权,具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股票的获取途径包括作为发起人获得、购买原始股、购买二手股票以及通过赠与或继承获得。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表决权的定义、作用、规定和性质。股东表决权是股东根据公司持有的股份比例在公司事务中进行投票的权力,是固有权利和共益权利的结合。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既体现个人利益,也涉及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每股东拥有一票一表决权的原则,且公司自己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