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法中,是有隐名股东和显明股东这种说法的,隐名股东是不享有股东的权利的,成为显明股东后就可以享有股东权利了。那么,隐名股东变更登记为显名股东的条件有哪些呢?下面将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隐名股东变更登记为显名股东的条件有哪些2014年2月17日修正的《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第3款对隐名股东显名的条件规定为,“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隐名股东要求显名登记的,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为因应该规定,在隐名代持协议中,一般设计其他股东同意隐名代持并在需要时配合显名登记的条款。但有些隐名代持协议中,隐名投资人不一定想让其他股东知道有代持股权的事实,或其他股东不愿意在代持协议上签名,则上述设计的条款无法写入协议或无法起到预期效果,为日后隐名股东的显名化增加了难度。
2019年11月8日公布的《九民会议纪要》第28条对隐名股东的显名条件规定为,“实际出资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有限责任公司过半数的其他股东知道其实际出资的事实,且对其实际行使股东权利未曾提出异议的,对实际出资人提出的登记为公司股东的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公司以实际出资人的请求不符合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条的规定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该规定,如果隐名投资人能提供参加过股东会、收取过分红、在股东群里讨论公司事务,则可以证明其他股东的过半数知道隐名股东实际出资的事实,隐名股东诉求登记为公司股东的,即使其他股东的过半数此时再表示反对,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即在股东矛盾激化之前,隐名股东通过参与公司经营、享受公司利润等行为证明其隐名股东身份的,隐名股东可以直接起诉要求其他股东配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而无需再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约束,隐名股东的显名化条件相对放松。但这种放松是相对的,提示隐名股东平时收集其他股东知悉其为实际出资人的证据,避免发生矛盾时因缺乏相关证据而败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24条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九民纪要第28条:实际出资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有限责任公司过半数的其他股东知道其实际出资的事实,且对其实际行使股东权利未曾出异议的,对实际出资人提出的登记为公司股东的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公司以实际出资人的请求不符合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条的规定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哪些事实可以证明隐名股东实际行使了股东权利诸如隐名股东直接从公司分配利润、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等事实可以证明隐名股东实际行使了股东权利;隐名股东指派的人员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等,也可证明隐名股东实际行使了股东权利。如果公司其他过半数股东长期对隐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并且又知悉其实际出资的事实的,隐名股东即可以提出显名的请求。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隐名股东变更登记为显名股东的条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隐名股东要求显名登记的,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若大家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手心律师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引用法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股权转让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股权转让的价格、期限和方式,转让方的保证与声明,受让方的声明,公司盈亏的分担,税费负担,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协议中强调了审查股东资格证明的重要性,并提醒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的必要性。此外,文章还涉及股权转让登记完成后的一
公司转让的条件和流程。在转让前需要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公司是否存在债务、以前的经营状况、是否按时参加年检以及审计报告。转让流程包括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签订合同等。在转让完成后,需要修改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和公告。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风险提示及具体操作流程。包括优先认缴出资权利、决议条件和程序、乙方认购股份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等条款。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出资支付方式及时间、投资方式及资产整合、验资、股权登记、章程修改和工商变更登记等方面的内容。现有股东同意新股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要求。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无需公告,但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需注意查阅工商登记资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防范支付风险、完成股权转让后的手续,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的登记要求。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包括转让份额、价格、交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