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并购 >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的区别是什么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的区别是什么

时间:2025-01-0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396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兼并也成为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那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企业兼并的法律制度

企业兼并的原则

根据国务院于1992年7月23日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1989年体改委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企业兼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为指导,使资产向合理流动。

2. 自愿、互利、有偿原则。在竞争过程中实行优胜劣汰,不使用行政命令强制阻挠。

3. 注重实效,以优化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为标准,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发展。

4. 不受地区、所有制形式、行业和隶属关系限制,除国家另有规定。

5. 既促进规模经济效益,又防止形成垄断,有利于企业竞争。

6. 妥善处理职工安置,维护社会稳定。

企业兼并应遵循的法律文件

企业兼并应遵循以下法律文件:

1. 国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16条规定企业享有联营兼并权,企业可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兼并其他企业。

2. 1989年体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对企业兼并的原则、形式程序、资产评估作价、职工安置以及财政税收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 1994年起施行的《公司法》第182、183、184条有关“吸收合并”条款,适应企业兼并的程序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4. 财政部关于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和有关银行贷款和利息处理的通知,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关于鼓励和支持18个试点城市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后有关贷款及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就兼并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作了原则性规定。

5. 国家经贸委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企业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对企业兼并、出售、有关国有资产组织管理、评估程序及办法作了详细规定,为正确掌握国有资产的价值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企业破产的原因(破产界限)

概述

破产原因是适用破产程序所依据的特定法律事实,也是破产案件受理的实质条件。

概念

破产原因是指确认债务人丧失债务清偿能力,法院据此启动破产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法律标准。

判定标准

破产原因的判定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1. 不能清偿(或支付不能)——现金流量标准。

2. 债务超过(或资不抵债)——资产负债表标准。

3. 停止支付——外在行为标准。

构成要件

构成破产原因的要件包括:

1. 不能清偿(或支付不能):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债务已到清偿期;是金钱或可以金钱评价的债务;相当时期内持续不能偿还。

2. 债务超过(或资不抵债):负债超过实有资产;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债务不论是否到期。

3. 停止支付:债务人依主观意志作出的外部行为,非财产客观状况;包括明示、默示等各种行为;对到期的金钱债务停止制度;持续一定期间。

特点

破产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事实状态。

2. 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实状态。

各国立法通常采用单一规定,即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因。然而,我国破产法第2条第1款采用了复合规定和单一规定并存的方式。复合规定是指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资不抵债即表明遇到财务困难。如果能够证明企业同时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企业有充分理由适用破产程序。如果企业管理层不申请破产,也不采取积极措施拯救企业,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相关责任人员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单一规定是指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是对资不抵债的一个限定。根据这一限定,一时不能支付但仍有偿付能力的企业不适用破产程序。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申请破产重整或清算。这些也属于单一规定的范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及其法律含义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法律保障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

  •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是什么意思?
  • 外资公司收购需要注意哪些
  • 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如何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