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哪些
时间:2023-10-21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司解散的原因及相关法律规定
1.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营业期限可以在公司章程中任意规定。如果公司章程规定了营业期限,在此期限届满前,股东会可以形成延长营业期限的决议。如果没有形成此决议,公司即进入解散程序。
2.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解散事由一般是公司章程相对必要记载的事项,股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可以预先约定公司的各种解散事由。如果在公司经营中,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可以决议公司解散。
3.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可以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国有独资公司因不设股东会,其解散的决定应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作出。
4. 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当公司吸收合并时,吸收方存续,被吸收方解散;当公司新设合并时,合并各方均解散。当公司分立时,如果原公司存续,则不存在解散问题,如果原公司分立后不再存在,则原公司应解散。公司的合并、分立决议均应由股东会作出。
5.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公司一旦受到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等行政处罚时,必然引起公司解散。在程序上,公司应当停止经营活动,依法进行清算,并于清算结束后办理注销登记。
6. 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司利害关系人、检察官的请求或依职权危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对公司进行命令解散。此外,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用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时,法院根据股东的请求可以判决解散公司。这种司法解散分为命令解散和判决解散两种情况。命令解散是为了纠正因公司设立准则广义而引起的滥设公司之弊端而创设的公司解散制度。判决解散是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时,法院根据股东的请求强制解散公司。通过以上的法律规定,可以了解到公司解散的各种原因和相关程序。根据不同的情况,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司法解散等方式来解散公司。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及需要携带的材料
公司注销的含义及条件,以及进行公司注销时需要携带的材料和具体流程。公司注销包括申请注销登记、提交相关材料、解散决议、工商局申请清算备案、办理税务完税证明等步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免除相关责任。
-
公司法董监高转让股份限制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份的限制。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转让的时间限制、比例限制以及可转让股份的计算方式等。对于新增股份的转让也有具体的规定,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报告股份变动情况,违规者将面临处罚。
-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
公司倒闭员工补偿:权益保障与法律依据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
-
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
-
公司判决解散的申请执行程序
-
公司裁员部门解散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