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9-0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根据新《公司法》,企业应根据实力认缴合理出资数额
一、认缴出资范围仍决定股东承担责任范围
根据新《公司法》,股东(发起人)可以自行决定出资金额,但仍然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在设立公司时,股东(发起人)应理性、客观地协商确定注册资本及出资期限,避免不切实际地认缴出资和违反出资义务。
二、选择合适的出资方式
根据新《公司法》,股东可以用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为出资形式。在选择出资方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 现金出资
现金出资具有财务灵活性和简化财务处理手续的优势。但在进行现金出资时,股东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出资人应确保资金来源合法,避免使用违法所得或不当得利进行出资。2. 出资成本:汇率折算和手续费可能增加出资成本,出资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折算汇率和手续费的承担,降低出资不足的风险。3. 办理手续:出资人应按照各自认缴的出资比例提供银行出具的进账单原件,并按时足额缴纳资金。
(二) 土地使用权出资
股东可以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出资条件:土地使用权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且必须是国有土地经过有偿出让的。出资人应确保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且未设权利负担。2. 履行方式:除了实际交付土地外,还需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过户登记,确保公司取得完整的土地使用权。3. 税费成本:根据不同税种,对以房地产进行投资的企业计算投资人纳税额的处理有所不同。
结语
在公司设立或股东入股时,股东应按照法定的出资方式合理出资,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公司应依法监督股东的出资情况,避免出现瑕疵股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
股权继承协议
股权继承协议的全过程。甲方继承了已故股东的公司股权,并将其转让给乙方。双方确认股权转让的标的、受让价款及支付方式,并规定了合同变更与终止的条件和争议解决方式。此外,乙方需承担相关费用,并保证按照合同规定的方式支付价款。协议包括出让方和受让方的盖章及日
-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限制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各种限制。其中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家股的转让限制以及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限制等。另外,离职人员的股份转让和国有企业股票交易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受让人和抵押权的限制也需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
股东出资不到位一般要承担哪些责任
-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是不是有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
母公司和控股股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