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是指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且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根据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邀出资金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佰万元以上并占其应邀出资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3. 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4.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无法正常经营;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3)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并再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
1. 行为主体不同:虚假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或股东,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主体是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单位。
2. 行为发生的阶段不同:虚假出资罪发生在申请公司登记之前,而虚报注册资本罪发生在申请公司登记的过程中。
3. 行为表现不同:虚假出资罪表现为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而取得公司登记,而虚报注册资本罪表现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部门。
4. 欺诈行为的对象不同:虚假出资罪的对象包括公司登记主管机构和其他真实出资的发起人或股东,而虚报注册资本罪仅针对公司登记主管机构。
5. 行为目的不同:虚假出资罪的目的是通过虚假出资骗取公司股份,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目的是通过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
6. 行为关系不同:虚假出资罪发生于公司发起人、股东个人与公司之间,但在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公司登记注册时,并不知道公司注册资本系虚假。虚报注册资本罪发生于申请公司登记人与登记管理部门之间。如果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既虚假出资又实施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则分别构成虚假出资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以上是关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立案标准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对于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该罪行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抽逃出资,但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行为。文中列举了几种抽逃出资的方式,包括利用过桥贷款、伪造虚假基础交易关系、抽走非货币出资等。同时,根据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也得以明
股东虚假出资以及法人在知情情况下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虚假出资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涉及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未履行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的义务。文章还介绍了公司发起人和股东的定义及职责,以及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定义和行为方式。法人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