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追踪与应对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追踪与应对

时间:2024-07-04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434

医疗事故赔偿的解决方式

对于因医疗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条例》规定了三种解决方式:

1.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医疗事故赔偿问题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这是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的传统做法之一。

2. 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

当医患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解决医疗事故赔偿问题。

3.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医疗事故赔偿问题,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寻求法律救济。

医疗事故的分级

《条例》的配套文件《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将医疗事故分为4级12等:

1. 1级

指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废,分为甲、乙两等。

2. 2级

指造成患者中度残废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3. 3级

指造成患者轻度残废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

4. 4级

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不分等。并规定,1级乙等至3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1至10级。

赔偿责任的承担

《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定性为医疗事故是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这一点与《办法》的规定相同。

赔偿范围和标准

《条例》第50条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与以前的一次性经济补偿相比,《条例》对医疗事故赔偿有了重大改变,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赔偿的项目包括:

  • 医疗费
  • 误工费
  • 住院伙食补助费
  • 陪护费
  • 残疾生活补助费
  • 残疾用具费
  • 丧葬费
  • 被抚养人丧葬费
  • 交通费
  • 住宿费
  • 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和修改,《条例》定会为维护患者利益,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的行政调解程序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 医疗事故后的调解方式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

  • 行政调解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法

    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方法。首先,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争议,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协商解决的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等。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请求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

  •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
  •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 医疗事故投诉程序及赔偿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