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医院在医疗纠纷中承担赔偿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定的几种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归责原则。因此,法院在医疗纠纷中判定医院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并不仅仅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只要第三方机构鉴定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医院就应该承担相应过错大小的赔偿责任。
(一)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
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以其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尽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尽的注意义务为标准。根据损害发生当时临床所能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来衡量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注意义务。这里所说的损害发生当时临床所能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是指致损医院或其义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而是指同一时期一般医务人员在同一情况下能够尽到的注意义务。
具体的注意义务标准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医疗行业和医疗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约定俗成的通行做法。
此外,还应综合考虑医疗水准、专科水平、地域差异、诊疗时的医疗水平、医疗紧急性和患者家属行为等因素。
(二)医院在诊疗过程中的行为推定具有过错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推定其具有过错: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
4、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按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根据《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处罚措施及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单位应责令关闭,并没收违法药品和违法所得,同时处以罚款。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对于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启动次序、委托形式、程序和证据形式上存在差异。首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进行,只有经过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能进行司法鉴定。其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委托范围有限,只能委托当地医学会或省级医学会
医疗事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有人故意丢失、篡改、隐藏、伪造、销毁病案和相关资料,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或者医务人员因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死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或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秩序,
意外医疗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赔偿纠纷可通过和解、调解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和解应遵循法律规定,调解由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医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