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和荣誉权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保护的人身权重要内容。这两个权利也是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经常被侵犯的对象。特别是与文化名人有关的各类名誉权官司,更是频繁在媒体上见诸报端。
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名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个人或组织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总体性评价。
根据《民法通则》第102条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和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是因个人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例如最佳男主角奖、茅盾文学奖等。
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两个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法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联系:
名誉权和荣誉权保护的客体分别是民事主体的名誉和荣誉。名誉是社会公众对个人或组织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总体性评价。荣誉是因个人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可以将荣誉视为名誉的一种特殊形式。
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它们都与特定的人身不可分离,且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然而,它们可以与一定的财产权发生关联。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损害金。
名誉权和荣誉权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区别:
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荣誉权的主体则根据是否获得荣誉称号而定,因此只有部分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具有专属性。
公民从出生时起,法人从成立时起就开始对自己的名誉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荣誉权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权利,而是必须在获得突出贡献后被有关组织授予某种称号才能产生。如果公民的荣誉称号被合法取消或剥夺,其荣誉权也会丧失,但名誉权不会丧失。需要说明的是,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并不一定随着公民的死亡而必然丧失。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死者的名誉权是可以得到保护的。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精神赔偿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的人格、身份、财产、婚姻关系或死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格权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身份权是基于特定身份而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