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寿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结了一起保证合同纠纷案件,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2009年,余A与同宗兄长余B合伙购买一条船,其中余A投资190,000元,余B投资173,899元。由于产生纠纷,二人提出散伙,但两次清算未达成协议。最终,余A离开,船由余B经营管理。
2010年4月26日,余A和王某找到余B的胞兄余C,由余B的姐夫代写了一份欠条。欠条内容为:欠款人为余B,欠款金额为184,550元,根据双方约定,欠款分三年还清,每年还款60,000元,其中第三年的还款金额为64,550元,按月计息(每年的付款日期为12月30日)。余C和王某在担保人处签名,而余B既不在场也未在欠条上签名。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除非担保合同另有约定。担保权的发生或成立以被担保债权的发生或成立为前提条件。
在本案中,虽然余A与余C、王某签订了担保合同,但由于余A与余B未达成散伙清算协议,且余B不承认欠款,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未能成立,因此担保合同无效。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以上判决已经生效,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
根据担保合同的性质,担保合同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只有在主合同有效成立或将要成立的情况下,担保合同才会生效。因此,虽然担保合同无效,但并不必然导致主合同无效。
想了解更多关于合同效力的信息,请阅读我们的合同效力专题。
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属合同的相关问题。在没有主合同或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合同是无效的,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合同应包含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履行期限等内容。若合同内容不完全具备,可进行补正。担保合同的有效性依赖于主合同的有效性。
反担保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方式及限制。同时,文章还分析了保证合同变更对反担保效力的影响,涉及担保合同无效和主合同解除后的担保合同效力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必要内容,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和保证担
甲、乙双方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为基于主合同连续发生的多笔债权提供抵押担保的合同内容。合同中,甲方愿意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为乙方与主合同债务人之间的主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同时,风险提示中提到了部分财产不得设立抵押,否则抵押权无效。合同详细说明了被担保的主
甲方以其拥有的房产作为抵押财产向乙方借款的情况。合同详细说明了抵押财产的范围、保管方式、处置限制、公证和登记费用的承担、合同变更和延长、抵押财产的处置、抵押权的撤销、合同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擅自处置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