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顾:
原告曾填词一首,参加某大奖赛并获奖,获奖后歌曲被录制成磁带,并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多次进行介绍。同时大赛实况也在电视台播放过。被告应电视台的邀请,编创了一首声乐随想曲,该曲以声乐为主,填有四句实词。
96年春,原告发现被告的作品歌词中,起始两句与原告创作的起始完全相同,即提出异议。被告坚持两作品中相同歌词纯属巧合,原告交涉未果,遂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原告为古曲填写的歌词是文字作品,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原告的作品已经通过电视台、电台播放,制成音带等形式公开发表和发行。被告在其后完成的音乐随想曲中,将原告的部分歌词作为自己的作品使用并发表,系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作词部分虽未署名,也已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故法院 判决被告应在指定报刊上向原告赔礼道歉;被告应停止使用,并通知有关电视台停止播放与原告相同部分的歌词;被告赔偿原告损失。案件受理费、鉴定费由被告承担。
案件分析:
原、被告作品中出现相同的歌词是偶合还是抄袭?
根据证据及调查资料表明:
1、原告的作品是通过电台、电视台和制成录音带发表在先,被告创作的作品在后。且被告在创作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原告的作品,故客观上具备了抄袭的条件;
2、被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两句歌词系其独立创作或直接来源于唐诗;
3、与原告相同的两句歌词在被告作品中构成作品的实质内容,其不属于引用且未注明出处。根据上述三点,可以认定被告作品中出现与原告相同的歌词非属偶合有理有据。
被告作品中的作词部分虽未署名,但同样是侵权行为。原告创作的歌词是一种智力成果,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被告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原告创作的歌词且不注明出处,使人产生作者是被告或是他人的误解,这无疑是对原告权利的一种侵害。
手心律师网知识链接:
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经典电视剧片段的模仿表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模仿行为不构成侵权,而侵权指的是侵犯他人名誉、版权等权益的行为。对于涉及版权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模仿表演若没有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将可能构成侵权行为。表演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包括身份保护
品牌托管的概念及其意义。品牌托管是一种经营形式,品牌将部分管理职权委托给特定个人或机构代为管理。托管机构要求具备优势资源,与被托管单位形成互补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品牌托管有助于专业化分工、控制开支、建立激励制度,解决直营管理中的难题,并方便对上下级员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退款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著录项目变更时需缴纳相应费用。如决定取消变更,需及时向专利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说明原因,申请费用可退还。涉及的费用种类和缴纳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中,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的特点和限制。这些权利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也受到时间、行使次数、转移以及第三方权利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