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 > 如何判断是纯属巧合还是抄袭

如何判断是纯属巧合还是抄袭

时间:2024-07-01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5009

  案件回顾:

  原告曾填词一首,参加某大奖赛并获奖,获奖后歌曲被录制成磁带,并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多次进行介绍。同时大赛实况也在电视台播放过。被告应电视台的邀请,编创了一首声乐随想曲,该曲以声乐为主,填有四句实词。

  96年春,原告发现被告的作品歌词中,起始两句与原告创作的起始完全相同,即提出异议。被告坚持两作品中相同歌词纯属巧合,原告交涉未果,遂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原告为古曲填写的歌词是文字作品,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原告的作品已经通过电视台、电台播放,制成音带等形式公开发表和发行。被告在其后完成的音乐随想曲中,将原告的部分歌词作为自己的作品使用并发表,系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作词部分虽未署名,也已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故法院 判决被告应在指定报刊上向原告赔礼道歉;被告应停止使用,并通知有关电视台停止播放与原告相同部分的歌词;被告赔偿原告损失。案件受理费、鉴定费由被告承担。

  案件分析:

  原、被告作品中出现相同的歌词是偶合还是抄袭?

  根据证据及调查资料表明:

  1、原告的作品是通过电台、电视台和制成录音带发表在先,被告创作的作品在后。且被告在创作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原告的作品,故客观上具备了抄袭的条件;

  2、被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两句歌词系其独立创作或直接来源于唐诗;

  3、与原告相同的两句歌词在被告作品中构成作品的实质内容,其不属于引用且未注明出处。根据上述三点,可以认定被告作品中出现与原告相同的歌词非属偶合有理有据。

  被告作品中的作词部分虽未署名,但同样是侵权行为。原告创作的歌词是一种智力成果,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被告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原告创作的歌词且不注明出处,使人产生作者是被告或是他人的误解,这无疑是对原告权利的一种侵害。

  手心律师网知识链接:

  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意义

    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的重要性。软件著作权登记虽非权利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具有多重意义,包括宣传产品、强化权利主张、促进版权贸易、合法经营和销售软件、证明自主知识产权、助力软件企业认证,并享受政策鼓励。登记有助于提升软件知名度和保护著作权,对软件

  •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权利种类、专有/非专有使用权、使用地域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在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双方应明确转让的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确保著作财产

  •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的规定,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之一,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翻译。著作权人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翻译权在内,并受到法律保护。

  • 未经同意转载属于网络侵权吗?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

  • 同人小说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问题的考量
  • 电台播放歌曲是否构成侵权
  • 软件著作权变更申请的材料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