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出租权的法律规定和相关问题
时间:2024-07-10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著作出租权的法律解析
著作出租权的定义和主体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7款的规定,著作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允许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著作出租权的主体包括作者本人以及依法获得著作出租权的人,例如作者的继承人或通过合同转让获得出租权的人。
著作出租权的性质和客体
著作出租权是著作财产权的一种形式,其客体是作品本身而非作品的载体。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7款和第41条的规定,著作出租权仅限于电影作品、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和录音录像作品。关于出租权的客体,有人认为是作品的载体,即用于固定和传播作品的物体,例如图书和光盘等。这些物体属于所有权的范畴。
著作出租权的内容
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7款、第41条、第46条和第52条的规定,著作出租权的内容可以总结如下:1. 著作权人有权出租其作品的复制件。2. 著作权人有权许可他人出租其作品的复制件,除非经著作权人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出租作品的复制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3. 著作权人有权从出租作品复制件的人那里获得一定的报酬。
著作出租权与物权的关系
作为作品复制件的合法购买者,出租者按照传统物权法理论的原则,有权使用和出租该复制件并收取报酬,他人无权干涉。著作出租权似乎对物权进行了限制,但实际上在现有民法理论中,为立法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赋予著作权人出租权是合理的。
著作出租权的法理基础
著作出租权赋予著作权人的原因是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结合体,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在出租附着于载体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权人因此享有禁止他人出租作品复制件的权利。首先,作品复制件是作品与载体的结合体,作为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复制件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有体物,同时也是作品的载体。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空间上是无形的,无法被感知,只有附着于一定的载体上,才能被感知。没有载体,作品无法存在。载体离不开作品,离开作品,单一的载体不能构成作品复制件。其次,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实质上是出租作品。作品复制件是作品和载体的结合体,出租者出租作品复制件时,并非仅仅出租载体,而是同时出租作品。出租人和承租人都是以租赁作品为目的,出租人出租作品复制件,承租人租赁该作品复制件以欣赏作品。再次,作品复制件的购买者无权对作品进行出租。购买作品复制件并不意味着购买了作品的著作权,未经作者许可,购买者无权对作品进行任何处分,包括出租作品。因此,作品复制件的购买者无权对作品复制件进行出租,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复制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问题。公民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的五十年;电影作品等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之后的五十年,但未发表的作品不再享有保护期。中国政府对私有财产
-
集体管理:信托关系而非代理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
小说版权登记流程及时限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的规定,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之一,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翻译。著作权人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翻译权在内,并受到法律保护。
-
法律上如何判定剽窃行为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定义
-
电台播放歌曲是否构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