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和医疗事故赔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赔偿,原则上可以同时获得。然而,对于一些医疗事故赔偿中减免医疗费用的情况,被减免的费用不能要求在工伤赔偿中再次赔偿。因此,在与医院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了确定医疗事故赔偿的四个基本原则:
1. 与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赔偿数额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医疗事故属于哪个等级,还要考虑属于该等级中的哪个级别。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赔偿数额不同。
2. 与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相适应: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首先要确定医疗行为本身是否有过错,只有有过错才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即使有过错,也不意味着要承担全部责任,还要考虑过错行为对损害结果的责任程度大小。
3. 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与损害后果的关系:包括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在发展过程中与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的关系;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发展对现有损害后果的直接影响程度及与过失行为之间的关系;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基础条件在静止状态与其现有损害的关系。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如果一个患者已经是一个相当程度的残疾者,而医疗事故导致其残疾程度进一步加重,应当减除原有残疾损失的份额。
4. 非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只对因自己过错直接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与医疗措施有关的其他损害后果,由非医疗事故责任导致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工伤赔偿与医疗事故赔偿能否兼得的相关法律规定。虽然工伤赔偿和医疗事故赔偿在赔偿性质上没有重叠的部分,因此一般来说可以同时获得。然而,也需要注意一些例外情况。希望以上内容能解答您的疑问。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相关律师。
引用法条: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
最新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膳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以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具体核算方法和标准根据不同的项目而有所区分,包括按实际支付核算医疗费用,按照收入水平核算误工费等。
因医疗事故致残的赔偿规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赔偿年限有所不同。赔偿计算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项目,具体标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情况,将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进行计算。
整容失败如何向医院要求赔偿的问题。如果整容失败被视为医疗事故,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赔偿项目和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需要注意的是,如
甲方医院和乙方患者或其家属因医疗纠纷而进行的协商解决方案。根据相关法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了一份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协议包括基本信息、补偿项目及计算方法、支付方式、终结争议和协议生效等内容。甲方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