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控告或检举。一般情况下,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处理一般的侵权案件,而地级或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涉外案件或大案件。侵权人所在地是指侵权人住所、居所或侵权人单位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是指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地点。
如果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商标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方面,我国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当事人因不满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理结果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法院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处罚。
具体措施包括: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以上两项处理结果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工商管理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处理商标侵权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商标权遭受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赔偿损失。侵权赔偿额可以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而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前两者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赔偿金额不超过50万元。如果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将会对其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如何提出商标权异议申诉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在公告期内对注册商标提出异议,商标局会听取双方陈述并调查核实。异议人可在收到准予注册决定后请求宣告该商标无效,如不满商标局的不予注册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复审过程中涉及在先权
商标侵权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了起诉程序,包括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状,法院审查立案后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上诉流程。其次详述了商标侵权的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处理商标侵权时应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可能面临相应的罚款。赔偿数额则视权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按照商标法规定,赔偿金额基于权利人因侵权所受损失、侵权人获利及商标许可使用费等因素确定,并可在特定情况下考虑赔偿数额的上浮。赔偿数额确定过程中,法院会考虑相关因素如侵权人提供的账簿资料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并高价出售是不合法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恶意抢注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并建议企业及早进行商标注册,确定商标类别,制定应对商标被抢注的方案,以保护自身品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