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时间:2025-04-0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3301

后注册商标对在先使用商号的影响

后注册的商标对在先使用的字号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后商标注册人是否利用了在先使用商号的商誉或声誉获取了不正当利益,是否造成了在先使用商号人经济利益的损害,是否造成了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或误认。

案情

公司背景

福建省**市丰泽区德源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27日,主要经营轴承和汽车配件的生产和制造。**公司使用商标为“LDK”。**兴业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01年期间作为**公司的杭州总经销商,销售**公司生产的轴承等产品。

商标注册和许可

2004年10月14日,**公司的业务员卢*华取得了注册号为第3399259号的“德源”文字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为第7类(包括轴承等商品),注册有效期为2004年10月14日至2014年10月13日。卢*华将该商标许可给**日升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使用,许可期限为2004年10月14日至2014年10月13日。2007年10月22日,卢*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备案该商标许可合同。

**公司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28日,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卢*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批发零售轴承、轴承座及配件等。**公司在其网站上声称经营的品牌为“RSB/德源”,并在宣传材料中称其主要生产和销售“RSB”品牌轴承,并代理和销售国内外各种知名品牌轴承。**公司确认其在轴承等产品上单独使用“德源”商标。

**公司诉讼请求

**公司认为,“德源”商号是其独创的词语,最早在1998年使用,享有合法的在先企业名称权。由于卢*华是**公司的代理商,清楚知悉**公司企业名称“德源”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故卢*华在相同商品上申请注册并许可他人使用“德源”商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足以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公司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卢*华、**公司侵犯了**公司的企业商号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裁判结果

法院判决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公司的商号相对于“德源”注册商标权而言,属于在先权利,但要认定在轴承等产品上使用“德源”商标的行为构成对**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还需要同时具备以下要件:1. “德源”商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 相关公众会对两者产生混淆等。**公司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德源”商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显著性。此外,**公司与**公司在商标、企业名称、地址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关消费者能够根据这些标识区分两者的产品,不会产生混淆、误认,或认为**公司产品与**公司具有某种特定联系,导致对产品的市场主体或来源产生混淆。因此,法院认为卢*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德源”商标是其作为商标注册人和被许可使用人的合法权利,并不存在不当行为。**公司关于卢*华、**公司使用“德源”商标构成对“德源”商号权的侵害、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指控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因此驳回了**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一审判决驳回了泉州市**区德源轴承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准备阶段的准备事项

    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知相关人员、听取辩护人意见、通知开庭时间地点等,并详细说明了人民法院应重新审判的申诉案件的几种情况,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不充分、适用法律错误以及审判人员存在违规行为等。

  • 申请再审没有新证据会如何处理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 《民事诉讼法》修订的亮点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的诸多亮点,包括管辖权的确认、审判人员的回避权、公益诉讼规定等。法律对于证据类型、逾期举证处理、证人费用承担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此外,还涉及鉴定人出庭义务、诉前证据保全、虚假诉讼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修订旨在提高诉讼效率、公正

  • 有关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

  • 行政处罚案件立案时限
  •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机
  • 商标专用权与商号权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