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受股东不仅享有股东权利,还需要在原股东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继受股东不承担发起人责任的原因如下。
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享有普通认股人无法享有的特权,例如获取报酬权、现物出资权、创立大会召集权等,同时也更了解公司设立的具体情况和公司成立后的去向。因此,对发起人课以较重责任首先是对其拥有较多权利的必然回应。
为了设立公司,必须有启动公司设立程序和完成公司发起行为的人,即发起人。公司发起阶段,发起行为的实施主体是发起人,因此,发起人应承担其行为的法律后果,这是责任自负原则的体现。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发起人应承担以下责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三、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如果因发起人的过失导致公司利益受到损害,发起人应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公司法》还规定了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非货币财产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虚假出资金额的百分之五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抽逃出资: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抽逃出资金额的百分之五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此外,如果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进行清算时未按照《公司法》规定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责令改正,并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但不超过十万元的罚款。如果在清算过程中,公司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责令改正,并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的百分之五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但不超过十万元的罚款。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的定义及与股东的关系。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发起人的定义,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台湾观点以是否签名盖章于章程作为发起人标准,我国大陆则强调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上的签名及实际参与公司设立行为。同时,对于发起人的法律关系,需要考虑保护交易安全,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律师代表委托人向借款人发出的律师函,因借款人拖欠借款长期不还。律师函要求借款人在接到函后的七天内还清全部款项,否则将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文章还强调了借款人不履行债务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刑事责任和支付逾期利息等费用。
企业法人章程的要求和内容,包括章程应包含的基本事项和联营企业法人的特定内容。还介绍了某一研究院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宗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