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
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这需要双方就争议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协商,以达成共识。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卫生局会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意味着专业的医学机构会对医疗事故进行技术评估和鉴定,以确定责任和损害程度。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进行审理,并做出相应的裁决。
除了以上三种途径,我们还积极引导医患双方选择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同时,我们组织医患双方当场封存病历资料和药品等实物,并要求双方共同签字见证,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
如果发生患者死亡,我们会及时告知患方尸体解剖的重要性及时限,即常温下48小时内或冻存条件下7日内,以便为鉴定提供重要物证。
医疗纠纷如果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或经人民法院调解、判决解决,医疗机构应在协商解决之日或调解、判决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局提交书面报告,并附上协议书或调解书、判决书。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和当班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
当院办接到科室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我们会组织全院力量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以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护士无证上岗的处罚措施和法律依据。医院录用无证护士将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核减诊疗科目、停业整顿等处罚。同时,无证上岗护士无法提供良好服务和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依据《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允许无证护士从事诊疗活动,将受到警告、核减诊疗科目或暂停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