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患双方均需有协商的意愿。
2. 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需达成一致意见。
1. 患方合法主体:
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死者的合法继承人。
2. 医疗机构的主体:
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
3. 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4. 协议条款不得违背我国法律。
1. 患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例如,患者本人为18周岁以上的成人,但协议由其父母签署,且患者不予认可的情况下,协议无效。
2. 医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例如,协议为医师个人签署。
3. 存在胁迫、欺诈行为:
例如,医疗机构法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4. 协议内容违背法律:
例如,为获得保险赔偿而虚构医疗纠纷赔偿。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协议条款应包括:
1. 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
2. 医疗事故的原因。
3. 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 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5. 医患双方的签名。
1. 公证。
2. 律师见证。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相关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协商的前提条件和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医患双方需有协商意愿和达成一致意见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无效的协商协议的情况以及双方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条款。最后,文章介绍了保证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途径,如公证和律师见证等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