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患双方均需有协商的意愿。
2. 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需达成一致意见。
1. 患方合法主体:
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死者的合法继承人。
2. 医疗机构的主体:
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
3. 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4. 协议条款不得违背我国法律。
1. 患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例如,患者本人为18周岁以上的成人,但协议由其父母签署,且患者不予认可的情况下,协议无效。
2. 医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例如,协议为医师个人签署。
3. 存在胁迫、欺诈行为:
例如,医疗机构法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4. 协议内容违背法律:
例如,为获得保险赔偿而虚构医疗纠纷赔偿。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协议条款应包括:
1. 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
2. 医疗事故的原因。
3. 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 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5. 医患双方的签名。
1. 公证。
2. 律师见证。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