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重婚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已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人;
第二类是明知他人已有配偶的人,又与之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人。
第二类人构成重婚的要件是“明知他人已有配偶”,即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知道或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后得知但继续保持婚姻关系。
反之,若不知道或受到欺骗,则不构成重婚。
重婚的认定关键在于是否构成另一夫妻关系。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重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法律上的重婚,指已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
2. 事实上的重婚,即已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应视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1. 已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
2. 已有配偶的人虽未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但以夫妻相称或对外以夫妻自居。
以夫妻相称的情况除了当事人之间的承认和日常生活中的称呼外,还包括当事人同居生活、男方在女方生病时以丈夫的名义签名和陪侍、男方在女方生育孩子时以父亲的名义在医院签字、当事人以父母的名义为子女庆祝满月等。这些行为可以作为认定以夫妻相称的辅助证据。
通常,认定重婚还需要取得周围群众以及当事人的亲朋戚友的证言,以证明周围群众普遍认为当事人是夫妻关系。
妇女谢某的丈夫林某与“二奶”江某发生婚外情并生下一个儿子。在亲友对林某多方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谢某将林某告上法庭。为了支持她的指控,谢某聘请律师在林某与江某同居地周围开展调查,并取得邻居和物业管理公司职员的证言。此外,律师还在林某与江某私生子入学的幼儿园取得了老师的证词,并查阅了孩子入园登记表。尽管林某和江某在父母一栏使用了化名,但通过这些证据可以判断该孩子的父母是林某和江某。法院还根据法律进行了一些调查,取得了林某、江某和孩子的生活照片共9张。这些照片能够清楚地展示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证明他们的关系与一般关系有所不同。尽管林某在法庭上试图为自己辩护,但由于上述重要证据的存在,法院最终认定林某犯有重婚罪。
结婚的法律要求,包括自愿性、法定婚龄和一夫一妻制原则。结婚必须是双方的完全自愿行为,法定婚龄为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申请结婚的双方必须没有配偶,只能为未婚者、丧偶者或离婚者。这些规定体现了婚姻自由原则和我国国情。
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有外债是否构成骗婚行为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婚前债务应由个人承担,因此发现对方有外债并不直接构成骗婚行为。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及婚姻期间的财产归属,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遇骗婚情况,需收集证据并向公安局报案,具体处理方式依据当地
近亲结婚的范围、法律后果及科学依据。近亲结婚指存在三代或三代以内共同祖先的婚姻关系,我国禁止三代以内的血亲结婚。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婚姻无效,并增加子女患病风险。不同国家对近亲结婚的范围有不同规定。
婚姻财产分割的考虑因素,包括夫妻双方的经济状况及婚前协议的重要性。根据经济状况不同,可选择共同财产制或分别财产制。婚前协议需满足书面形式、双方自愿签字、公证及合理公平等条件,违反公共政策的协议条款不会被法院执行。最好在结婚前签订婚前协议,避免出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