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债权质押是怎样的
债权质押是指以可让与之债权为标的设定质权。例如甲欠乙10万元,为担保该债权的清偿,甲以其对丙的13万元债权向乙设定质权,即为债权质权之设定。
我国《担保法》对债权质权没有作出一般规定。但理论界认为,由于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权利质权的标的范围并没有禁止性限制,而债权质权又是权利质权最普通的形式,各国立法也都对这一质押形式予以了确认,因此我国也应承认债权质权。对于设定质权的债权范围,有学者认为,用以设定质权的债权可以是合同之债,也可以是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而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债权由于也具有其经济价值,因此也可以入质。但是我国《物权法》第223条对普通债权设质作了限制,限定为“应收账款”。
因此,在我国,可以设质的债权仅限于合同债权。依据我国《物权法》第228条的规定,以应收账款设定质权,应遵循以下要件:
1.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关于债权设质的形式要件,各国法的规定并不一致。其中德国民法和日本民法并不要求具备书面形式,如《日本民法典》第363条规定,以债权为质权标的的,如有债权证书时,质权的设定,因证书的交付而发生效力。在债权质权场合,债权证书的交付意味着债权的占有移转。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则规定,一般债权质权的设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我国《物权法》也要求采取书面形式,其第228条第1款前半部规定:“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2.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此乃《物权法》第228条的要求。但我国《物权法》没有规定此时应有通知原债务人的义务。因为以债权设定质权涉及原债务人的利益,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负有向原债定质权涉及原债务人的利益,各国法律一股郡规足出质人和庾权人负有同原债务人为通知的义务。但对于通知义务的法律效果,各国法的规定又有不同。其中《德国民法典》第1282条、《法国民法典》第2075条将通知义务规定为债权质权的成立要件,而《瑞士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则将通知义务之履行作为质权生效的对抗要件。我们认为我国《物权法》可参考德国立法,规定债权人的通知义务。
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担保合同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内容,涉及担保权和担保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担保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对主合同的履行提供保证。如果合同内容不完全
股权质押和债务转股权的区别和关联。债务转股权指债权人将其对公司的债权转化为股权,需要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同意,并且必须经过资产评估机构评估。适用债权转股权的情形包括合同债权转化、经法院确认的债权转化以及在破产重整或和解期间的债权转化等。
股权质押程序的过程和相关法规。前期工作包括出质人提供相关情况,签订质押合同或背书质押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质押的生效条件。质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协议实现和诉讼实现。同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登记存在一些问题,如股权质押登记渠道不畅和登记作为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对债权
股权质押担保合同的详细内容。合同确保甲乙双方的贷款合同履行,其中甲方以在特定公司的股权作为质押。合同包括质押的债权、质押合同标的、股权登记、合同修改、不可抗力、质押股权处分、股权转让、合同变更、未获得董事会同意及合同生效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