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的合同债权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即具有法律约束力。首先,不能设定质押于不存在、无效或已消灭的合同债权,否则质押将无效。其次,具有法律瑕疵的债权也不适宜质押,例如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债权。这类债权在变更或撤销前,效力未确定,具有不可预测性,最终可能给质权人带来风险。最后,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也不适宜质押。在这种债权中,质权人无法获得法律保障来要求第三方履行债务,因此无法实现担保目的,因此不适宜质押。
设定质押的合同债权必须具有可转让性,这是由质权最终实现方式决定的。当主债务人违约,债权未得到清偿时,质权人作为质权人获得了出质债权的请求权,要求第三方履行债务。这相当于出质债权的权利主体发生了变更,即质权人成为第三方债务人的债权人。这与债权转让没有区别。根据各国法律规定,不具备可转让性的债权不能进行转让,因此不适宜作为质押的标的。不具备转让性的合同债权主要包括:
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例如基于个人信任关系产生的债权,以特定债权人的行为为基础产生的债权,以竞业禁止为内容的债权,以及不允许单独转让的从权利合同债权,例如保证债权和抵押债权,以及具有人身性质的债权。
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特别约定禁止对方转让债权。这个约定与合同的其他条款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违反该约定进行转让将导致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或限制转让的债权,例如我国担保法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此外,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依法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在转让权利义务时,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转让将无效。
作为质押标的的合同债权必须具有特定性。特定性一方面指的是在设定质押时,用于质押的合同债权已经发生或数额已确定。如果用于质押的债权是否发生还处于不确定状态,或者已经发生但数额尚未确定,将影响抵押担保债权的实现。因此,附有条件的债权在条件实现之前,债权尚未特定,不适宜作为质押标的。另一方面,特定性还指的是用于质押的债权所代表的财产是特定的。如果债权所代表的财产是不特定的,在实现出质债权时,质权人无法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获得出质人的特定财产。
作为质押标的的合同债权必须是债务人不享有抗辩权或自愿放弃抗辩权的债权。这主要体现在基于"双务合同"产生的债权上。在"双务合同"中,如果债权人行使债权以其自身先履行债务为前提条件时,债务人有先履行抗辩权;如果债权人行使债权以其自身同步履行债务为条件时,债务人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债务人行使这些抗辩权将直接制约出质债权的处分,影响所担保主债权的实现。
质押合同的主要内容要点,包括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与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质物的状况、质押担保的范围、质押移交的时间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这些要点确保了质权人在实现质权时的权益保障,明确了质权产生的依据和质权人在优先受偿时的范围及时效。
合同债权质押的法律效力内容,包括被担保主债权的范围和出质合同债权的拘束力两个方面。被担保的主债权包括债权本金、利息等,质权人有优先受偿权。对于出质合同债权的拘束力,文章阐述了出质人和第三债务人分别受到的约束,以保障质权人的利益为主旨。此外,还讨论了诉
担保合同还款后的解除程序及相关概念。担保期限是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时间段,通常为债务期满后的两年内。未约定担保责任期限时,债权人在主债务期满后的六个月内享有追索权。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相关费用,具体依保证、抵押、质押、留置等不同方式而有所不同。解除
股权质押的变更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质押是《担保法》规定的债权担保形式之一,质押期间未经质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股份。法院可处置质押股份进行变更登记,拍卖或变卖价款优先偿还质押权人债权。根据《担保法》规定,不同股权质押物需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质押登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