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基准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基准刑

时间:2024-03-20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30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量刑格】

个人合同诈骗的刑罚量刑标准

数额不满5000元的个人合同诈骗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

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个人合同诈骗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数额达到1万元的个人合同诈骗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1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3万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若具有两个以上情形,可在六个月内酌情增加刑期:

  1.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 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刑罚量刑标准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格

  1.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2.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犯罪责任人员的刑罚量刑标准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罚金刑。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拘役刑。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万元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0万元的

单位合同诈骗数额达到20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 抢劫的处罚规定
  • 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判刑和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