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诈骗伎俩及预防对策

合同诈骗伎俩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4-06-28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57

合同诈骗案件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合同已成为各经济组织之间主要的经营活动形式。然而,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制造合同诈骗陷阱,给人们造成了无法预防的损失。本文对发生在柳州某大型国有企业旗下8个单位的8起合同诈骗案进行了专项调查。

诈骗手法

一、借他人货物,诱骗客户通过预先设置圈套,选择假的货物仓库或堆放场,以假货源诱骗客户上门。例如,某贸易公司总经理蒙某得知南宁市某经营部有白糖供应,派业务经理黄某前去洽谈。为了获得黄某的信任,某经营部经理苏某先摆豪宴请黄吃喝,然后带黄到“货仓”查看实际上是他人的白糖。黄某深信不疑,与该经营部签订了一份价值672万元共4500吨白糖的供销合同,并将全部货款汇入该经营部账户。然而,该经营部只交付了价值179万余元的白糖810吨,之后苏某携款潜逃,导致某贸易公司遭受直接经济损失493万余元。二、偷梁换柱,恶意串通某车站客运员邓某、张某与某乘务所运转车长熊某串通,使用伪造货票调换真货票,以假公章、日期章和假身份证以货主身份冒领铁路运输物资。他们在某车站共实施了4起诈骗行为,共骗得麸夫224吨,价值29万元。三、抛少量定货,拐大宗货款诈骗分子先给对方一些好处,预付少量货物,以打消对方的顾虑,然后达到签订合同、骗取大宗货款的目的。例如,某物资贸易公司业务员陈某与**茂名市中南石油化工公司(实际上是个体皮包公司)经理何某洽谈,双方达成口头协议,由何某供给某物资贸易公司1000吨0#柴油。为了获得信任,何某挪用他人的购油款,以高价进、低价出的方式购得2车柴油预先发给购方。某物资贸易公司将油款180万元全部汇入何某账户,但何某却将购油款挪作他用,导致某物资贸易公司遭受99万余元的巨额损失。四、以高利诱骗职务犯罪分子诈骗分子常以高利率骗取贷款,在短期内还本付高息,以此获得信任,然后进一步骗取巨款。例如,谭某原是南昌市看守所在押待判脱逃的诈骗犯,逃窜到柳州后,通过骗取金钱获得各有关部门领导的信任,并承包了柳州市某物资供应站。谭某结识了某物资处原处长许某,以经销柴油为名,通过许某向该处借款240万元。在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生意的情况下,谭某在第2个月就还本付息266万元,并给许处长巨额的“好处费”,以此骗取信任。随后,谭某以经营大米等为由,以100%的高息诱骗许某,两次通过许某直接从该处劳动服务公司骗取了共计1200万元的现金。谭某成功诈骗后,开始大肆挥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投资性众筹面临的多种法律问题。首先涉及可能触及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其次,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等行政犯罪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等民事法律问题。此外,众筹项目本身存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风险,以及知识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刑事第二审辩护词

    刑事第二审中的辩护意见。首先,针对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被告人是否犯有合同诈骗罪的争议点,并指出一审判决在证据采信上的错误。其次,阐述了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的原则,包括不受诉讼阶段、罪行轻重、案件调查情况和认罪态度的限制,以及

  • 如何正确签订合同,预防合同诈骗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