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买卖交易中,所有权什么时候转移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交付时起发生所有权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买卖交易中风险什么时候转移
标的物风险责任负担,是指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在买卖合同中,对于债务不履行或不协助履行,标的物的风险通常由有过失的一方负担。在标的物非因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风险负担按交付原则确定。具体来说,即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对于不动产或船舶、航空器等以登记为权利变动公示的,风险由所有人负担。
对于各种不同交付方式,合同法确定的风险负担原则是:
(1)买受人亲自提取标的物的,出卖人将标的物置于约定或法定地点时起,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2)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起,在途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3)对于需要运输的标的物,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的,自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起,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4)买受人受领迟延的,自迟延成立时起负担标的物风险。
根据合同法规定,出卖人未按照约定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三)孳息归属
标的物交付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三、签订买卖合同要注意什么
需注意问题一:买卖合同主体如何明确?
在签订买卖合同中,应先审查买卖双方的名称、地址、身份信息等资料是否真实,合同双方是否具有签约的权限。首先,签订主体只有真实存在,在发生纠纷时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如果当事人提供的是虚假信息,如虚假的公司名称、虚假的身份信息等,则可能有发生纠纷时无法向一方主张权利等法律风险。其次,如果当事人无权签约,则所签合同的效力则存在不被承认的风险,这里主要针对的是作为买卖合同的卖方,如合同中的卖方对所出卖的标的物,不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则其与买方所签订的合同属无效的合同或效力待定的合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作为买方,则丧失了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卖方交付合同标的物的权利。
需注意问题二: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如何明确?
买卖合同中应视标的物的类型,在合同中将其特定化。如标的物为机器设备,应在合同中标明该机器设备的名称、生产厂家、型号、出厂日期等等;如标的物为房产,则应标明房产地址、房产证编号、房屋所有权人等信息。
另外,在对标的物的数量约定中,应避免使用“一袋”、“一车”、“一批”等笼统的字眼。
需注意问题三:买卖合同中对标的物的质量如何要求?
质量要求,是指出卖人出卖的物品经双方约定,必须要达到的技术等级,如国际认证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或者符合机器质量法规定的其他标准,出卖人出卖的物品达不到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视为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机动车转手但未过户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最新资讯,机动车在转让并交付后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方式由保险公司和受让人承担,转让人不承担责任。同时介绍了二手车过户的基本流程,包括签订买卖合同、开具交易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买卖合同中的风险提示和签订要点。双方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审查合作方情况、明确商品名称、期限、规格和数量,并在合同中约定对账方式、确认形式、付款时间和开具发票等事项。同时,卖方需注意货物所有权转移的风险并谨慎选择交货地点,双方还需明确收货方的经办人以避免
按揭房无力偿还的转让问题。在取得房屋所有权之前,按揭中的房屋不能转让,但可经银行和受让人同意通过转按揭方式转让。办理房屋转让需提交不动产权属证书、买卖合同等申请材料。同时,贷款申请人需提交个人资信证明、购房文件等贷款所需材料,包括收入证明、存款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