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确定律师的代理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委托代理权限必须明确、具体,不能笼统地写为“诉讼代理”、“一般代理”、“部分代理”,以避免授权不明引起纠纷。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代理权限应充分体现委托人的真实意愿。
代理权限应尽可能满足受委托律师代理活动的需要。
如果同一个诉讼当事人聘请两名律师代理,应明确分别写明两名律师所代理的事项和权限,以区分主次。
应注意法律的特殊规定,例如,在离婚诉讼中,即使有代理人,当事人也应出庭参加诉讼。
以上是对律师代理权确定的规定。
代理权的取得包括法定代理权和委托代理权,下面具体介绍代理权的取得的内容:
法定代理权是根据具备法律规定的法律事实而取得的。这种法律事实可以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亲属或其他具备资格的自然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在有争议时由有指定权的机关选定,或由法院判决指定。
委托代理权的取得依赖于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授权行为非常重要。对于重大事务的授权,应以书面形式为准。书面形式授权可以通过签署授权委托书来实现,授权委托书应记录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期限。
根据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规定,如果委托书的授权不明确,被代理人应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更为谨慎的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方式是订立委托合同,通过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代理人可以取得代理权。如果有书面授权委托合同,就不需要单独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行为与基础关系的区别:
授权行为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而基础关系如委托、雇佣等则属于契约,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授权行为产生代理权,代理人行使代理权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并由本人承担该行为的效果,而契约关系只对缔约的当事人有效,受托人与他人之间的行为并不自动对本人生效。
授权行为是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依赖于基础关系的存在。
律师风险代理费的最高标准,根据《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同时阐述了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区别,包括产生根据、诉讼地位、任务、适用范围、权利内容和权限范围等方面。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需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明确双方风险责
甲方与乙方关于代理资格的协议内容,包括代理资格的要求、代理范围和期限、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代理价格和销售指标,以及订货、付款和货运等相关事项。协议要求乙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固定营业场所和付款能力,并遵守甲方的代理销售策略和协议规定。乙方成为甲方专属代理
我国犯罪学界关于刑事被害人的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基于犯罪成因和罪责,将被害人分为无辜被害人、有错被害人、错责相当的被害人、有责任的被害人及有罪被害人五类。第二种则是基于被害人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被害人、财产权利被害人和民主权利被害人三类。这种分类方法有
民事纠纷协议书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甲方委托乙方在指定案件中担任第二审诉讼活动的代理人,包括委托代理事项、委托代理权限、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律师代理费、办案费及其他费用的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及责任免除、不退律师费的情形以及其他约定事项。协议旨在保障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