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变更可以分为广义变更和狭义变更两种。广义变更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其中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狭义的合同变更。
广义合同变更是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发生在合同债权或债务的转让过程中,即由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债务人,而合同内容并无变化。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指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变化。
狭义合同变更指合同内容的变更。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章的规定,合同的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关系的局部变化,例如标的数量的增减、价款的变化、履行时间、地点、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合同性质的变化。如果合同关系失去了同一性,例如买卖变为赠与,此时称为合同的更新或更改。对于合同标的的变更是否属于合同变更,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关键在于变更协议是否以原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为基础。
某些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时,可以变更合同。
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协商时,必须明确表示意思,而不能模糊不清。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将被推定为未变更。此外,合同变更的内容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发生,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允许变更合同,以使合同的履行成为可能。然而,只有当不可抗力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时,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果经过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然可以履行,那么不可抗力不能作为合同变更的理由。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定义和法律依据,详细阐述了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海上拖航中的责任划分问题。根据拖航合同中的责任划分条款,责任可按指挥原则和过失原则确定。对于第三方损害,承拖方和被拖方承担连带责任。承拖方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无法归责的原因导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在不同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合同纠纷的主要成因,分为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主观成因是合同一方因主观原因不想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纠纷;客观成因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的变化,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文章还以工程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为例,说明了合同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