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变更可以分为广义变更和狭义变更两种。广义变更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其中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狭义的合同变更。
广义合同变更是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发生在合同债权或债务的转让过程中,即由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债务人,而合同内容并无变化。合同内容的变更则是指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变化。
狭义合同变更指合同内容的变更。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章的规定,合同的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称为合同的转让。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关系的局部变化,例如标的数量的增减、价款的变化、履行时间、地点、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合同性质的变化。如果合同关系失去了同一性,例如买卖变为赠与,此时称为合同的更新或更改。对于合同标的的变更是否属于合同变更,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关键在于变更协议是否以原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为基础。
某些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时,可以变更合同。
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协商时,必须明确表示意思,而不能模糊不清。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将被推定为未变更。此外,合同变更的内容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发生,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允许变更合同,以使合同的履行成为可能。然而,只有当不可抗力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时,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果经过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然可以履行,那么不可抗力不能作为合同变更的理由。
合同订立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甲乙双方就购买产品事宜达成的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品质条款、包装运输条款、交货时间及地点、合同款项及支付方式、验收方式及标准、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细节。双方需共同遵守,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中国合同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及意义。合同免责事由主要包括免除未履行合同责任、合同解除和延长履行期限等方式。不可抗力事件是合同免责事由的重要因素,其出现可以推翻责任构成要件,否定债务人存在过错的推定。当事人通常在合同中订立不可抗力条款,以合理分担风险和明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不同情况下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时的处理方式。对于非因债务人原因造成的违约,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可免除实际履行责任;对于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使抗辩权和保全措施等具体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