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一、合同中止履行、合同终止履行
1、合同法第91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合同解除;
债务相互抵销;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债权人免除债务;
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二、继续履行合同、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履行案例
1、合同的履行
指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
任何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都是合同的履行行为;
凡是不执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都是合同的不履行。
2、由于合同外第三人没有履行义务的,应当由代替履行义务的责任方承担责任
实践中经常出现由第三方代替合同方履行义务的行为,比如产品代理销售、期货交易、委托加工定做等。
如果由于履行义务的第三方没有履行义务,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原则上按照如下原则处理。
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3、约定同时履行的一方不履行自己义务,其他方也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合同约定各方同时履行义务,比如企业设立协议、出资协议等,各方都有义务履行约定,对于履行没有先后顺序。
如果出现一方违约不履行自己的义务,那么其他合同签约方也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属于法律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此时,其他签约方拒绝履行义务,是法律许可的,不承担违约责任。
种抗辩权的形式要符合法律规定,关键是要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可固定证据的形式通知对方。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
中国保险法中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或制造事故、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等情形下的保险处理原则。同时,也讨论了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投保人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等问题,并强调了保险期间内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