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应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若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新的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根据新规定,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对以下四种债权请求权提出的诉讼时效抗辩:
2. 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 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 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根据新规定,"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应如何认定?以下列举了四种情形,当出现其中一种情形时,应被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这四种情形包括:
当事人一方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以其他方式能够证明该文书已送达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一方发送的信件或数据电文已到达或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的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时,应适用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转继承的概念和相关的诉讼时效问题。转继承指继承人在实际接受遗产前去世,其法定继承人代替其继承遗产。对于法定继承人来说,继承本身没有时效性,但如果侵犯继承权,继承人需在特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否则将失去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纠纷的诉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使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构成要件包括双方互负对价债务、未先履行义务、债务已到履行期以及对方未履行或提出履行。行使条件则是同一双务合同存在、双方同时履行到达期限且对方未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