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人可能面临哪些违约责任
仓储合同中,存货人的违约责任主要有:
1、存货人没有按合同的约定对仓储物进行必要的包装或该包装不符合约定要求,造成仓储物的毁损、灭失,自行承担责任,并由此承担给仓储保管人造成的损失。
2、存货人没有按合同约定的仓储物的性质交付仓储物,或者超过储存期,造成仓储物的毁损、灭失,自行承担责任。
3、危险有害物品必须在合同中注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存货人未按合同约定而造成损失,自行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并承担由此给仓储人造成的损失。
4、逾期储存,承担加收费用的责任。
5、储存期满不提取仓储物,经催告后仍不提取,仓储人承担由此提存仓储物的违约赔偿责任。
仓储合同何时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根据《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仓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一回事。若当事人约定合同的生效须满足一定条件的,则仓储合同的生效时间应在合同成立后并且其条件成就时。
仓储合同是诺成合同,又称为不要物合同,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成立、生效的合同。而保管合同是实践合同,或称为要物合同。保管合同除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外,还必须有寄存人交付保管物,合同从保管物交付时起成立。这是仓储合同与保管合同的重要区别之一。
仓储合同为不要式合同,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又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只要符合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成立的要求,合同即告成立,而无须以交付仓储物为合同成立的要件。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受合同约束,任何一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也有的学者主张仓储合同为实践合同。这种主张不利于交易的安全和稳定。因为仓储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无论是存货人还是保管人都有商业营利的需要,特别是保管人就是以替他人储存、保管货物为业。保管人接受仓储物予以储存,存货人支付仓储费,双方就是一种交易行为,如果规定仓储合同为实践合同,则不利于这种交易的安全和稳定。因此本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而刑事责任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其追究机关只能是司法机关,并可能面临包括死刑在内的严厉惩罚。
违约金的分类与特征,违约金包括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订立时双方预先确定的违约后的补救措施。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时需支付。此外,违约金具有特定的计算依据和支付原则,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应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等。当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赔偿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如缔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等;还包括固有利益的赔偿,如身体、健康和生命等的损
借款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不计算违约金,但借款人需要赔偿贷款人的损失或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并无禁止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