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而言,撤销权的对象包括四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1.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
2. 行为显失公平。
被撤销的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根据《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根据《继承法》第20条第1款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或者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根据《合同法》第55条规定,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包括:
1.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从法律归属而言,撤销权的对象包括三类。
行为人可以撤销自己的行为。
根据《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根据《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根据《合同法》第193条规定,如果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从行为效力而言,撤销权的对象包括两类。
根据《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该规定。
有民事效力的行为可以细分为两类。
1. 未生效行为,如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行为之善意相对人的行为。
2. 生效行为,如到达相对人之要约、完成给付之赠与行为。根据《合同法》第192条规定,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情形包括:
1. 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2. 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 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的减刑流程和规定。执行机关需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交减刑建议书,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减刑申请需经过法定程序,包括审查材料、审理和裁定等。减刑裁定需及时送达给相关机关和罪犯本人。人民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税款滞纳金在破产债权中的申报问题,包括滞纳金归属、滞纳金债权确认之诉的处理以及破产案件受理后滞纳金的处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滞纳金应视为普通破产债权的一部分,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税务机关就滞纳金提起的债权确认之诉,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