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每亩开发约500元
“个人有多少钱才能承包荒山?”这是许多咨询者提出的共同问题。
造林处负责人介绍说,在以往的荒山承包者中,确有一些人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资金准备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一位退休职工,投资10万元承包了一块荒山,当时觉得自己财力能够承受。但是到后来开发时,打井、修路、办电等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费用高达上百万,在多方筹措资金无果的情况下,只好转给别人,结果落得空忙一场。
据介绍,除了承包、购买荒山的费用外,前期开发投入主要包括整地、栽植、修路、水电等费用。其中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非常大,几乎占到了全部投入的80%。以3000亩荒山为例,要想见到经济效益,前期开发费用最少每亩需要500多元,这样算下来,3000亩荒山的开发费用就是150万。据悉,邢台(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临城县某公司在当地承包了3000亩荒山,4年共投入了900多万。
经营开发荒山虽然投入大,但回报也高。以种植林果为例,从承包的第3年起开始见效益,此后一年比一年效益高,最次一亩地一年也能收益1000元。林业的经营利润很高,约40%左右。也正因如此,承包开发荒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目光。
技术:不可忽视的条件
在荒山开发中,同样面积、同样土壤条件的两块荒山,其收益却往往大不相同。这其中,技术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位承包者在荒山上栽种果树,别人都是3年结果,4年进入丰产期,可他栽植的果树由于缺乏技术管理,5年才结果,耽误了好几年的产量,使收益大大受损。
据介绍,承包者在开发荒山之前,首先应请林业专家根据荒山的土壤条件、承包期限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如承包期为50年,可以选择生长期较长的树种,但如果承包期为30年,就应该栽种速生树种,等等。此外,承包经营者还应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如剪枝等,这些专业技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也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但很容易被承包者忽略掉。
纠纷:注意合同与面积测量
据介绍,在承包荒山中,因合同缺乏法律保障,或合同面积与测量面积不一致而导致的纠纷最常见。
一位经营开发者承包了某村的一块荒山,双方签订了承包合同,但没有对合同进行法律公证。后来,该村换了村委会主任,新主任要求增加承包费用,并重签合同。由于原有合同缺乏法律保障,导致了双方的纠纷。
所以,承包合同签订后莫忘进行公证,且合同文本最好使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标准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后由林业部门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此外,荒山面积的测量必须由当地权威部门进行。根据国家规定,荒山的面积应为垂直投影面积,但老百姓常以坡面作为测量对象,两者相比,后者要比前者多出很多,承包者应注意区别,以防利益受损。
关于土地承包与租赁的法律规定。介绍了家庭责任制承包的形式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能的最长期限,并解释了其背后的政策和法律要求。同时,也阐述了普通民事租赁合同的租赁方式和最长期限规定,租赁期满后处理方式也做了相关说明。
中国土地出租时长的法律规定。土地租赁是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经济活动,涉及租赁期限和租金等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土地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期。过长的租赁期限可能导致难以公平确定租金数额,而过短的租赁期限不利于土地利用。国有土地租赁分为
地皮租赁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合同真实有效、明确违约责任、认真阅读条款、自愿协商签订、确定租金标准、短期与长期租赁的区分、合法土地使用权和预判不可抗力等方面。在签订地皮租赁合同时,应充分了解这些事项以维护自身权益。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