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财产侵权 > 怎么判定产品的缺陷

怎么判定产品的缺陷

时间:2020-05-2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7519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买到有缺陷、瑕疵的产品,要是自己买到的产品存在缺陷的话,就等于是花了足够的钱买到了一个残次品,大部分人都不会愿意出现这种情况的。因此消费者要能够及时发现产品瑕疵。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怎么判定产品的缺陷

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可以分为:消费者期待标准、成本效益分析标准、生产者特定的产品标准和法定标准。

消费者期待标准,是指判断产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险应以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为据,如果该产品的危险程度超过了一个更改消费者所能预见的程度,则具有危险性,该产品为缺陷产品。

例如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100公里的轮胎会爆胎,这就明显低于消费者的期待标准,因此是缺陷产品,即使有警示也不能免责。同样的警示如果出现在备胎上,因为这个备胎明显比一般正常胎细小了很多,如果超速导致爆胎,生产商是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因为消费者对常规轮胎和备胎的期待不一样,所以消费者对备胎的期待值远远低于对常规轮胎的期待值。

成本效益分析标准,是指通过比较更安全的设计方案以及警示方法所需要增加的成本与因此可能避免发生的损害,来确定产品销售者的严格责任。大家都知道配备安全气囊、ABS和EBD系统的小车比没有配备的安全很多,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没有这些安全设备的小车就是缺陷产品呢,显然不能。因为如果我们要求所有小车都配备这些安全设备的话,很多车特别是经济型小车的成本将会大增加,由此导致社会上很多人买不起车。而且买这些小车的人一般是将其仅作为代步的工具,因此几乎也用不上这些安全设备。这个例子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标准在体现。

生产者特定的产品标准和法定标准。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者自身制定有相应的标准,产品的安全状态偏离生产者的预期目的致人损害的,生产者特定的标准可以作为判断缺陷产品是否存在的客观标准。例如有的汽车生产者称自己的产品达到欧洲汽车安全标准,如果事实上该没有达到该标准,该产品就可认定为缺陷产品。另外,如果国家行业对某些产品制定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专门标准,我们将这种标准称为法定标准,如果产品达不到或不符合这一法定标准,即可认定该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属于缺陷产品。若产品符合法定标准,但是仍然致人损害的,是不是说该产品就不存在缺陷,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法定标准只是一种辅助性标准,也只是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的最低标准。

《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从法律规定里可以看出,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参考两个标准:其一,该产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险;其二,产品本身是否符合国家已有的相关强制性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与构成要件

    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与构成要件。产品责任是生产者或销售者因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使用者或第三方损害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产品存在缺陷、不合格产品导致损害以及产品缺陷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产品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无论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否存在过错都需要承

  • 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 衣服质量不达标的处理方式

    中国法律规定的衣服质量不达标处理方式。当消费者购买的衣服质量不达标时,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货,费用由经营者承担。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在赔偿后有权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

  • 网上产品瑕疵是否构成质量问题

    网上产品瑕疵是否构成质量问题,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需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耐用商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瑕疵问题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文章阐述了产品缺陷责任和产品瑕疵责任的区别,包括责任性质、权利主体、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和诉讼管辖的不同。

  •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诉讼时效
  • 如何确定产品的缺陷
  • 促销赠品致人损害可不可以向消协投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