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条,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行为,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罪的,将被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罚。
(一)关于本罪主体的证据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二)关于本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1.证明犯罪主观方面的主要共性证据
-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包括作案的动机、目的,对后果的认识态度、主动程度等。对于共同犯罪的,还需要了解行为人之间的策划、具体分工、实施的行为等。
- 证人证言,包括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以此证实其犯罪的主观故意。
- 有关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将犯罪对象收购、运输、出售的书证,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犯罪对象是否明知、行为的动机与目的等。
2.证明犯罪主观方面的特性证据
证明单位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主观故意时,还需要通过收集和提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员的供述、单位集体讨论记录、有关负责人签署的文件、单位的财务账目等书证及相关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以证明其行为系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同意的,谋取的不正当利益或者违法所得大部分归单位所有。
(三)关于本罪客观方面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实施非法出售、转移、运输行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重点了解现场和周边环境的有关情况;
- 采取何种方法、手段;
- 作案工具的来源、数量、特征、下落;
- 犯罪对象的来源、制作、加工的过程;
- 非法出售、转移、运输、收购犯罪对象的特征、数量、价格;
- 对犯罪对象的处理情况,如牟取暴利、自用或其他目的等;
- 共同犯罪中的起意、策划、分工、实施、分赃等情况,查明每一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证人证言:
- 收购、转移、运输、出售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证明;
- 抓获人的证言,包括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地点、过程等;
- 单位犯本罪的,还要收集参与人员、单位领导的证言,证实其行为是经过单位集体决定,并由主管人员及直接负责人员具体实施的。
3.物证、书证:
- 在案发现场或从犯罪嫌疑人住所、身上、指认处提取的物证,如指纹、鞋印、烟蒂等;
- 收缴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实物及照片;
- 作案工具,包括汽车、马车、手推车等;
- 行为人到达发案地的车、船、飞机票、住宿登记及相应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到达的时间、地点等情况。
4.鉴定意见:
- 文检鉴定、指纹鉴定意见等;
- 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类、目、科及等级鉴定意见,证明行为人收购、运输、出售的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 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等级鉴定,证明行为人收购、运输、出售的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
5.勘验、检查笔录:
- 收购、运输、出售等现场的勘验、检查笔录;
- 物证的勘验、检查笔录及照片。
6.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录像带等。
7.搜查、扣押、起赃、收缴、封存笔录。
通过上述证据,可以证明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行为。对于共同犯罪的,还需要通过收集和运用有助于查明犯罪情节(法定、酌定)、分工、手段、危害后果等方面的证据,确认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只要实施非法收购、运输或出售行为之一,即成立相应的罪名。
以上是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的定义和公诉证据参考标准。
关于狗咬伤人时代养者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代养人作为临时饲养人和管理人,应对被托付照看的宠物造成的损害承担过错责任。若损害是由受害人或第三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代养人可免责。新的《民法典》生效后的法律条款可能会有所变动
动物伤人索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动物主人应对其饲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况也存在。动物主人需遵守规定并采取安全措施,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动物伤人赔偿责任的认定需满足动物为饲养的、独立加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相关动物及其制品的定罪标准,并详细阐述了不同情节下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违反狩猎法规、禁猎区、禁猎期及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的狩猎行为的法律定罪标准。总之,法律对贩卖野生动物行为有明确定罪标准,旨在保护
三有保护动物的买卖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买卖三有保护动物是违法行为,将面临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刑事责任的处罚。三有动物是指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文中还列出了部分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