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对于案件胜负的判定至关重要。对于涉及被狗咬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如何进行?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下文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1、证明动物加害的行为。
受害人可以通过证人证言、公安机关的报案书、当事人的陈述等材料综合加以认定动物的加害行为。
2、证明自己所受损害的事实。
受害人可以通过病历、医院的发票等材料综合加以认定医疗费。交通费可以通过交通费发票或实际发生的情况加以认定。误工费可以通过住院的天数加以认定。
3、证明动物的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是由动物的侵害行为造成的。若是受害人由于重大过失导致损害的发生或损害结果的扩大,可以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例如,受害人被狗咬伤后出于自信而拒绝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带其注射疫苗或做其他消毒处理,导致其染上狂犬病,此时可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五款的明确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在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对法定的免责条件承担举证责任。
1、受害人的故意。
若受害人实施窃取他人饲养动物或者动物饲养人、管理人已经对特定私人场所内有饲养动物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进行了警示并已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受害人仍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入该特定场所等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视其存在故意,并免除动物饲养人的赔偿责任。
2、受害人的重大过失。
若受害人的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对于不同的动物,要区别对待。例如,家养动物的危险性相对低于驯养动物,对家养动物的投喂行为可能不构成重大过失,而对驯养动物的投喂行为可能构成重大过失。
3、第三人的过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受害人的过错造成了损害,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第三人的过错造成了损害,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如果第三人的过错导致他人损害,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以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况。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各方提供证据,如用人单位不认同职工工伤认定,需承担举证责任。在特殊侵权诉讼和劳动争议案件中,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按照法律规定,由特定一
关于狗咬伤人时代养者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代养人作为临时饲养人和管理人,应对被托付照看的宠物造成的损害承担过错责任。若损害是由受害人或第三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代养人可免责。新的《民法典》生效后的法律条款可能会有所变动
刑事附带民事审判程序的流程。包括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赔偿要求的提出和记录、立案审查、送达和答辩、传票和出庭、举证责任、调解和调解书、开庭审理、判决书以及诉讼费用等方面。整个审判程序旨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并参照民事审判程序进行。
动物伤人索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动物主人应对其饲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况也存在。动物主人需遵守规定并采取安全措施,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动物伤人赔偿责任的认定需满足动物为饲养的、独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