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对于案件胜负的判定至关重要。对于涉及被狗咬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如何进行?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下文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1、证明动物加害的行为。
受害人可以通过证人证言、公安机关的报案书、当事人的陈述等材料综合加以认定动物的加害行为。
2、证明自己所受损害的事实。
受害人可以通过病历、医院的发票等材料综合加以认定医疗费。交通费可以通过交通费发票或实际发生的情况加以认定。误工费可以通过住院的天数加以认定。
3、证明动物的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是由动物的侵害行为造成的。若是受害人由于重大过失导致损害的发生或损害结果的扩大,可以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例如,受害人被狗咬伤后出于自信而拒绝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带其注射疫苗或做其他消毒处理,导致其染上狂犬病,此时可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五款的明确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在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对法定的免责条件承担举证责任。
1、受害人的故意。
若受害人实施窃取他人饲养动物或者动物饲养人、管理人已经对特定私人场所内有饲养动物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进行了警示并已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受害人仍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入该特定场所等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视其存在故意,并免除动物饲养人的赔偿责任。
2、受害人的重大过失。
若受害人的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对于不同的动物,要区别对待。例如,家养动物的危险性相对低于驯养动物,对家养动物的投喂行为可能不构成重大过失,而对驯养动物的投喂行为可能构成重大过失。
3、第三人的过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受害人的过错造成了损害,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第三人的过错造成了损害,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如果第三人的过错导致他人损害,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野生动物的定义及致害责任的分类。文章指出,野生动物包括人工饲养和天然状况的野生动物,而引起野生动物致害责任的动物范围包括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野生动物等。在某野生动物园发生的伤害事件中,民工因翻越护栏遭遇东北虎袭击致死。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将采取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吊销特许猎捕证。同时,对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行为,将处以罚款。此外,还讨论了珍贵
张女士在王家洼社区租房时被房东家养的狗咬伤的案件。张女士因狗咬伤产生了医疗费用并向房东索赔,但房东认为张女士逗狗导致被咬,自己不应承担责任。经过律师解读相关法律规定,狗主人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张女士也需要承担责任。同时,房东不能因手机摔坏拒绝赔偿小
被狗咬伤后的责任归属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狗狗造成的损害可以由其主人或管理人负责,但如果是因为第三方的过错导致狗狗造成损害,受害者也可以向第三方索赔。对于被咬伤的受害者,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是哪些狗狗造成的损害。如果没有证据,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