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是指因产品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损害,包括健康损失、致残、致死。各国产品责任法及国际公约对于人身伤害的赔偿范围基本一致,适用一般侵权赔偿原则,要求赔偿人身伤害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我国法律对于人身伤害赔偿范围逐渐扩大,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了人身伤害赔偿,1993年的《产品质量法》进一步增加了致人死亡的赔偿抚恤费,随后通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增加了治疗期间的护理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2000年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第44条第1款对人身伤害赔偿作了完整的规定,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以及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费用。
财产损失是指缺陷产品造成的除产品本身之外的其他财产损失。不同国家对于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有所不同,有的国家将其排除在产品损害赔偿范围之外,有的国家根据受损财产的特点作出限制。
德国《产品责任法》规定,只有受损财产是用于私人使用或消费且价值超过一定金额的个人产品,才适用该法;英国《消费者保护法》规定,对于公共机动车造成的损害不承担产品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对于财产损失,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如果受害人遭受其他重大损失,侵害人应当赔偿。
精神损害是指由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伤害而引起的受害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和感情创伤。国际立法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并不一致,有的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将其纳入赔偿范围,有的国家则未作规定。
美国《产品责任风险保留法》允许对精神的痛苦和损失请求赔偿。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规定被视为对精神损害的一种补偿和抚慰,但法律上的规定并不明确也存在很多歧义。
产品自身损害是指产品因缺陷而对自身造成的损害,包括产品毁损灭失、价值减少、不堪使用、必须修缮或丧失营业利益等。国际公约和大部分国家的立法对于产品自身损害的赔偿范围没有明确规定。
我国《产品质量法》明确排除了产品自损的侵权责任,根据该法规定,产品自损按照产品的瑕疵担保的契约责任处理。
手机丢失责任问题的法律分析。第一种情况是手机被他人借走或放在他人处丢失,丢失方需负主要责任并可能需赔偿;第二种情况是无偿保管且没有重大过失,保管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权益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物权法》保护私人合法财
损坏电力设施过失的刑事处罚。过失损坏电力设备行为根据情节轻重有不同的量刑标准,包括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与破坏电力设备罪及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故意行为,而重大责任事故
学生在校园内破坏公物的法律判罚问题。文章介绍了学生破坏公物的现象及其严重性,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判罚标准,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文章指出,学校应加强管理和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破坏公物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严重破坏公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给予相
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及标准,详细阐述了财产损失、设施的定义以及修复与折价赔偿的方式。对于不同种类的财产损害,如牲畜赔偿、实物赔偿等,都有相应的赔偿标准。同时,文章还涉及罚款、罚金等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方式,以及查封、扣压、冻结财产造成的损失的赔偿标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