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地拆迁违法行为怎么处理
1. 收集关键性文件和资料证据在面临强制拆迁或遭遇停水、断电、断路等行为时,任何可能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被征用人必须着手收集必要的证明材料,例如与征收各方的对话录音、视频,以及拆迁补偿方案、房产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等相关文件,以便于后续维权。
2. 向相应监管机构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当被征用人发现存在非法征用土地的现象时,有权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投诉,或者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报案,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遭遇强制拆迁时要立即拍照、录像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违法强制拆迁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征收过程中,被征用人有必要对房屋内外进行全面拍照,并列出室内物品清单,以防在无法提供有效证据的情况下陷入被动。
同时,一旦遭遇强制拆迁,应在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尽可能将参与强拆的人员摄入镜头,这对于未来的维权行动将会产生极大的帮助。
4. 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在房屋遭受强制拆除后,务必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同时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
如果警方未能及时出动处理,被征用人可以针对其不作为行为提起法律诉讼。
5. 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征地拆迁案件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被征用人在面临拆迁问题时,应当迅速寻求律师的专业意见,借助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依法争取合理的赔偿。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规定:“拆迁人及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禁野蛮拆迁、违规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另外,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中也明确提到:“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一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二、遇到征地拆迁怎么谈补偿
为了符合社会公众利益需求而进行的土地征用过程中,若相关建筑面临拆迁的情况,被征收人有权享受其被征收房产价值的全面赔偿;此外,还应得到由于拆除建筑所导致的搬迁费用以及在此期间的临时安顿费用,以及因其征收房屋行为导致企业及个人经营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所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全面补偿。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征收人享有自主选择货币形式赔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权利。
关于房屋的具体补偿标准,将依据政府的房屋征收决定通告发布之日起,被征收房屋所在地区同类房地产市场价格以及由房屋评估机构出具的权威性评估报告来共同确定。
至于安置补偿和搬迁费用,则会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当地的房屋租赁价格来综合考虑并予以确定。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