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 >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时间:2025-09-1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618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面对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这必然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有时,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或避免公司形象受损和诉讼费用过高,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做出妥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诉请求制度被设计为一种公司内部过滤程序,以寻求平衡。该制度旨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同时防止股东滥用权力和恶意提起诉讼,从而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司法资源。

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

先诉请求制度是公司法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的必要程序,类似于美国的“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

首先,公司是商业经营的主体,应当是公司商业决策的决定者。通常情况下,公司能够最好地判断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先诉请求给予公司一个机会,使其在公司内部纠正原告股东指控的错误行为,解决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纠纷,即首先“竭尽公司内部救济”。

其次,先诉程序可以节约公司成本和司法资源。如果当事人能够通过公司内部程序解决纠纷,就无需上法院。毕竟,诉讼途径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公司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诉讼应当是最后的选择。

第三,先诉请求可以作为制动装置,避免一些股东恶意提起诉讼,保护公司免受无端诉讼的干扰。

最后,先诉请求可以抑制律师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激发公司股东提起诉讼的行为。

先诉请求制度的不同模式

不同法系对先诉请求的具体规定并不相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二是向公司股东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股东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三是向公司监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监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限制于他们的出资额。如果出资未缴清,股东需继续履行出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根据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公司法》规定了股东需承担直接责任的特定条件,如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并损害债权人

  •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包括背景、协议内容、股权的转让、甲方与乙方的声明、股东权利义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

  •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防范
  •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