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 >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时间:2025-09-14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618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面对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这必然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有时,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或避免公司形象受损和诉讼费用过高,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做出妥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诉请求制度被设计为一种公司内部过滤程序,以寻求平衡。该制度旨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同时防止股东滥用权力和恶意提起诉讼,从而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司法资源。

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

先诉请求制度是公司法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的必要程序,类似于美国的“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

首先,公司是商业经营的主体,应当是公司商业决策的决定者。通常情况下,公司能够最好地判断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先诉请求给予公司一个机会,使其在公司内部纠正原告股东指控的错误行为,解决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纠纷,即首先“竭尽公司内部救济”。

其次,先诉程序可以节约公司成本和司法资源。如果当事人能够通过公司内部程序解决纠纷,就无需上法院。毕竟,诉讼途径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公司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诉讼应当是最后的选择。

第三,先诉请求可以作为制动装置,避免一些股东恶意提起诉讼,保护公司免受无端诉讼的干扰。

最后,先诉请求可以抑制律师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激发公司股东提起诉讼的行为。

先诉请求制度的不同模式

不同法系对先诉请求的具体规定并不相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二是向公司股东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股东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三是向公司监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监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

  • 什么是股东直接诉讼和代表诉讼制度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当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害时,股东可以依法径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诉讼结果也由股东自己直接承担。股东代表诉讼,又称为股东衍生诉讼或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权利受到损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股东利益人的法律责任时,由股东代表公司对侵害人

  • 股东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

    股东诉讼是指股东纯粹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向公司或者其他人提起的诉讼。股东诉讼的情形主要有:请求支付已经合法宣布的股利的诉讼;要求查阅公司账簿和有关记录的诉讼;要求保护新股认购优先权的诉讼;对妨碍行使表决权提起的诉讼;因违反股东之间的协议提起的诉讼;对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以为各国对该种诉讼制度予以不同的称谓,表明了各国对其进行考察时所取的角度不同:“股东代表诉讼”这一概念强调在该类诉讼中,原告股东实际上代表着与其具有相同地位的所有股东而起诉[1];而“股东派生诉讼”这一概念则强调原告股东的诉权是来源于公司而非股东自己

  • 股东派生诉讼若干问题探讨
  • 派生诉讼存在哪些问题
  • 派生诉讼有哪些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