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讯问被告人和询问证人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陈述或证言客观真实的诱导性讯问、询问,以及其他不当讯问、询问。
如果辩护人对被告人或证人进行诱导性询问或其他不当询问,可能会影响陈述或证言的客观真实性,公诉人可以要求审判长制止该行为,或要求法庭不采纳相关陈述或证言。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和询问证人应分别进行讯问。如果被告人和证人对同一事实的陈述存在矛盾,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传唤相关被告人和证人同时到庭对质。
所谓不当披露是指在法庭调查或辩论中,辩护律师披露了不宜公开、不利于司法机关工作或损害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利益的事情。辩护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责时,除了应依法提出有利于被告的材料和意见外,还必须严格遵守《律师法》、《国家秘密保护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律师保守秘密的要求,不得向外界透露因履行职责而了解到的保密材料。
不当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的宪法义务,作为正义的守护者,辩护律师尤其应该保守国家秘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公开审理,涉案的辩护律师也应严格防止国家秘密的泄漏。在调查取证或法庭辩论中,切忌泄露国家未公开的文件、数字或事件作为论据。
辩护律师可以指出侦查上的失误,但不应叙述侦查过程,更不应从侦查手段和方法上为被告人辩护,以免泄漏侦查秘密,给相关侦查人员或以后的侦查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例如,在发问或辩论时,辩护律师应注意警方线人或卧底警探的保密问题。
辩护律师通过查阅案卷可能了解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照片及其他私人信息,对此要严格保密,不得泄漏,否则就犯了"不当披露"的错误。
举报人、检举人的姓名以及他们要求保密的事项必须保密,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泄漏出去。律师既要利用举报人、检举人提供的材料或线索,又要确保别人无法猜测到提供线索或材料的人。
在论辩中,如果案件涉及个人隐私问题,除非有必要证明论点,否则只能模糊处理,不可以过多发挥。在经济案件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对涉及的经济保密事项(如科技设计图纸、生产配方、重要数据以及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等),不得向外界披露。
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问的意义不在于探寻未知问题,而在于展示已知问题。对于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坚决不问。庭审发问环节中,一旦出现无法掌控的回答,可能会完全打破辩护律师的计划和庭审节奏。此外,辩护人在询问同案犯时,应考虑到同案犯之间可能相互推诿的情况,询问证人时,应考虑到证人可能无法抗拒庭审带来的心理压力,而无法作证等意外情况。
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问应配合整体辩护思路,有目的、有方向、有层次、有结构地设计问题,不要面面俱到。根据前期阅卷情况,辩护律师应找出一个辩护方向,确定两三个辩护要点,并设计一二十个问题。如果发问过多,可能会让审判长失去耐心,因此在开庭前与审判长沟通是很重要的。
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问时,问题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拖泥带水,便于大家理解。一次只发问一个问题,得到答案后再问下一个问题,不要一次发问多个问题。使用简单句发问,不使用复杂句式。发问问题时不要过于法律术语化,可以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律师去派出所调取笔录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授权委托书、法律援助公函、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哪些人员可以担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监护人及亲友等,以及哪些人员不能担任辩护人。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辩护律师在会
被告人的报复陷害罪辩护情况。辩护人是根据法律规定出庭为被告人辩护,并进行了全面的案卷阅读、会见和调查工作。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或意见,并认为被告人应当被宣告无罪。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揭发、检举犯罪活动的法律规定,包括保护揭发、检举犯罪活动的人,以及规定的回避程序和辩护人的委托及法律援助等内容。法律对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有突出贡献等行为的人给予保护,同时详细说明了回避程序的操作和辩护人的权利及
行贿罪的具体立案标准和认定方式。行贿罪涉及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回扣的行为,当满足一定数额条件或特定情形时将被认定为犯罪。同时,文章也明确了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但并未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不构成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