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赔偿的适用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适用条件与违约责任构成要件不同,违约责任构成要件是指违反合同责任所应具备的一般条件,而损害赔偿要件除了一般违约责任要件外,还具有它自身的要件。需要说明的是,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在具体条件上有区别,但基本条件相同。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违约行为、过错、损害后果以及违约行为与该后果有因果关系四个条件。
损害后果指违约造成对方当事人的损失。损害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损害包括违约对各种权益的侵害所造成的后果,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后果。狭义上,损害仅指财产损失,不包括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在违约损害赔偿中,仅限于财产损失的赔偿。损害后果具有以下特点:实际发生的损失是可以确定的,尚未发生的损失不能赔偿;损失能够通过金钱计算加以确定,损害后果的确定性意味着债权人能够通过举证确定损害后果。
因果关系是指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违约行为是因,损失是果。因果关系是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重要前提,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因果关系对于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区分,并对损害赔偿范围作出限定的标准。在违约发生后,需要查找外来因素对违约后果的影响,尤其在不可抗力引起违约后果发生的情况下。因果关系的确定对归责和赔偿范围的限定都具有意义。可预见性理论是判断因果关系的一种标准,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不得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除了可预见性理论,直接因果关系理论也可以用来确定因果关系,根据双方行为对损害结果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来确定责任范围。
工程发包方和设计人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发包方延误支付、审批工作的延误及因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设计人则需承担设计错误、延误完成设计任务及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损害赔偿三种。
出租人可以单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各种情形。包括承租人未按照约定使用租赁物导致损失、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未经同意擅自转租房屋、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延迟支付租金超过六个月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
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条件,包括违约行为、过错、损害后果以及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后果指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等,但违约损害赔偿仅限于财产损失的赔偿。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归责和赔偿范围的关键,可运用可预见性理论和直接
要约收购适用于多种情况。投资者自愿选择通过要约方式购买目标公司股份,当收购人持有的股份达到公司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若计划继续增持,应当采取要约方式。此外,通过协议方式持股超过百分之三十或预计持股超过百分之三十且无法在30日内发出全面要约时,也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