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邑法院审结了一起以伪造经济合同的手段进行诈骗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李某、王某、魏某因合谋伪造假证据骗取村委赔偿款,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2001年10月13日,李某与昌邑市某村委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后因发生纠纷,双方于同年10月17日协议终止了该承包合同。10月19日,李某为骗取村委赔偿款,找来魏某和某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王某共谋伪造了李某向魏某订购杨树苗的合同,同时伪造了一份李某给魏某出具的20000元定金欠条,落款时间均为2001年11月15日。虚假订购树苗合同载明:魏某于11月中旬向李某提供速生杨树苗4000米,每米16.50元,共计款66000元,合同签订之日李某预付订金20000元,并约定如违约金作废等有关内容。10月24日,李某利用伪造的证据向昌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村委赔偿因终止土地承包合同而给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王某和魏某分别作为李某的委托代理人和证人参加了诉讼。法院依据李某提供的合同及定金收条作出由该村委赔偿李某经济损失13221.20元的错误判决,后法院及时发现错误,裁定再审中止了原判决的执行,诈骗未遂。
昌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被告人王某、魏某共谋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伪造证据并利用诉讼手段,骗取公共财物,数额较大,三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鉴于三被告人诈骗未遂,且被告人王某、魏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确有悔罪表现,可依法分别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李某因不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无悔罪表现,应依法惩处。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000元;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被告人魏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决后,被告人王某、魏某服判不上诉,被告人李某不服,提出上诉。
潍坊中院经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与一审法院相同。潍坊中院认为,原审法院对李某、王某、魏某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李某所提上诉理由,经查,李某在村委与其终止土地承包合同后,为骗取的所谓违约金,在未与魏某实际签订购买树苗合同并未实际交付定金的情况下,与原审被告人王*斌、魏*明合谋,制造假证据,并利用诉讼手段,骗取公共财物,说明其诈骗公共财物的主观故意明显;一审法院在量刑时,考虑到其诈骗犯罪系未遂,已从轻罚,故其上诉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纳。据此,二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原告魏某购买被告魏某的古画,但未签书面合同。后原告妻子持画要求退画返钱未果并诉诸法院主张被告欺诈。法院认为原告未能证明被告承诺并保证古画为真迹,因此驳回其诉讼请求。文章还分析了古画行业的交易习惯和留置行为在合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在签约前,卖方应了解对方相关信息和资信状况,并确认代理人的代理权。提高业务员素质,采用书面形式和参照标准合同范本可防止欺诈。同时,采用款到交货或到出票人银行持票入账来防范虚开支票的欺诈行为。对方若迟延付款,可采取措施如通
伪装诈骗、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点赞诈骗、招聘诈骗、爱心传递诈骗和招嫖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金钱关系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谨慎参与网络活动和交易,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求职和购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健康行为。